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专家观点精华摘要
发布时间:2017-09-21

导读
2017年9月14日-16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办的CSN2017年学术年会在风景秀美的“江城”武汉隆重举行。
本次大会首次携手美国肾脏病学会(ASN)举办CSN-ASN联合论坛,为中美肾脏病学交流与合作搭建更为系统、长效的平台。
大会共设讲座200余场,通过大会报告、专题讲座、口头报告以及壁报交流等形式,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小编摘录了会议中部分专家的观点供大家分享:
1
急性肾损伤(AKI)的全球发病率为2100/百万人群,在住院病人中更常见。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AKI病死率高达50-80%,全球每年约有两百万人死于AKI。
质子泵抑制剂(所有患儿发生率25.0%,AKI患儿发生率30.0%)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所有患儿发生率22.8%,AKI患儿发生率29.1%)是与儿童AKI相关的最常见肾毒性药物。
——中国住院儿童急性肾损 侯凡凡
2
队列研究证实,尿液miR-196a水平与尿蛋白、eGFR、ESRD发生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显著相关,在校正其他因素后,尿液miR-196a升高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发生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
——精准医学与肾脏疾病 刘志红
3
新型的生物人工肾小管上皮细胞系统已经被研制,可长期低温保存备用,复苏后可保持细胞活性、代谢、分化等生物学功能,但内分泌功能、小型化等问题仍需研究解决。
——再生医学在肾脏病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陈香美
4
老年CKD的GFR下降是指血管衰老,而非50%肾实质破坏。老年eGFR在45-60ml/min且没有其他肾病征象者,不应被定义为CKD。
以60岁及以上人群定义为老年,老年患者是CKD患病的高发人群,CKD2期的老年患者发病率达8.1%,CKD3期的老年患者发病率达24.5%。
——老年慢性肾脏病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蔡广研
5
血液灌流的二次交联树脂为棕色颗粒,比白色颗粒的一次交联树脂有更高的安全性,主要在于二次交联树脂强度更高,有机残留少,对血小板的粘附率、蛋白的吸附率更低,对目标物质的吸附率更高。
——血液灌流及血液吸附技术的进展及在临床的应用 傅君舟
6
关于健帆HA330在重症领域应用的国内外文献越来越多,包括RCT研究。主要关注点为HA330能有效清除重症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在ICU的预后。
—— 血液灌流及血液吸附技术的进展及在临床的应用 李冀军
7
血清百草枯浓度<3.44mg/L或尿百草枯浓度≤91.7mg/L的患者行血液灌流救治成功率更高。对于救治中毒患者的血液净化方式,不仅仅为血液灌流,也可血液灌流联合其他治疗,如联合CVVH、HD等,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是血液净化救治中毒的发展方向。
——血液灌流及血液吸附技术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 彭艾
8
AKI在住院患者的发生率达18%,在ICU患者达30-60%。缺血是中国住院患者发生AKI的首位原因,而肾小管细胞损伤是缺血再灌注损伤AKI的中心环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AKI-基础与临床 何娅妮
9
儿童急危重症包括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起病急,死亡率高。由于患儿病情不同,必须强调个体化治疗,需要将不同的血液净化技术联合应用,快速改善患儿机体内环境紊乱,清除炎性介质及致病因子,有利于患儿尽早恢复。血液净化参考方案为:
置换血浆量(L)=体重(kg)×(1-Hct/100)×1/13,血泵分离5~30 ml/min,血浆分离泵3~15 ml/mi。
血液滤过:持续8~10h/d;置换液量5~20L/d,血泵5~80 ml/min ,分离泵3~20 ml/min,返液泵根据病情调节速度,超滤0.5~2ml/min,使用碳酸盐置换液。
血液灌流:应用HA230树脂型灌流器,血泵5~80 ml/min。
患儿血容量为60~80mL/kg,因体外循环不应超过自身血量的10%,治疗初始经动脉管路预充红细胞1~2u,新鲜血浆100-200mL 或等渗白蛋白100~200mL,治疗完毕后缓慢回血。
——血液净化技术抢救急危重症儿童的临床应用 于颖等
10
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提示,脯氨酸羟化酶(PHD)/缺氧诱导因子(HIF)为潜在治疗CKD贫血的重要靶点。目前已有数个HIF降解酶、PHD抑制剂在进行临床试验(Ⅱ、Ⅲ期)。这些临床试验结果显示,PHD抑制剂可以有效地纠正贫血,其作用不依赖于静脉补铁,其作用在炎症状态下仍然显著,没有导致高血压的副作用。这些药物有效纠正贫血时导致EPO仅在生理范围内升高。
——缺氧诱导因子:慢性肾脏病贫血治疗新靶点 郝传明

导读
2017年9月14日-16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办的CSN2017年学术年会在风景秀美的“江城”武汉隆重举行。
本次大会首次携手美国肾脏病学会(ASN)举办CSN-ASN联合论坛,为中美肾脏病学交流与合作搭建更为系统、长效的平台。
大会共设讲座200余场,通过大会报告、专题讲座、口头报告以及壁报交流等形式,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小编摘录了会议中部分专家的观点供大家分享:
1
急性肾损伤(AKI)的全球发病率为2100/百万人群,在住院病人中更常见。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AKI病死率高达50-80%,全球每年约有两百万人死于AKI。
质子泵抑制剂(所有患儿发生率25.0%,AKI患儿发生率30.0%)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所有患儿发生率22.8%,AKI患儿发生率29.1%)是与儿童AKI相关的最常见肾毒性药物。
——中国住院儿童急性肾损 侯凡凡
2
队列研究证实,尿液miR-196a水平与尿蛋白、eGFR、ESRD发生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显著相关,在校正其他因素后,尿液miR-196a升高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发生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
——精准医学与肾脏疾病 刘志红
3
新型的生物人工肾小管上皮细胞系统已经被研制,可长期低温保存备用,复苏后可保持细胞活性、代谢、分化等生物学功能,但内分泌功能、小型化等问题仍需研究解决。
——再生医学在肾脏病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陈香美
4
老年CKD的GFR下降是指血管衰老,而非50%肾实质破坏。老年eGFR在45-60ml/min且没有其他肾病征象者,不应被定义为CKD。
以60岁及以上人群定义为老年,老年患者是CKD患病的高发人群,CKD2期的老年患者发病率达8.1%,CKD3期的老年患者发病率达24.5%。
——老年慢性肾脏病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蔡广研
5
血液灌流的二次交联树脂为棕色颗粒,比白色颗粒的一次交联树脂有更高的安全性,主要在于二次交联树脂强度更高,有机残留少,对血小板的粘附率、蛋白的吸附率更低,对目标物质的吸附率更高。
——血液灌流及血液吸附技术的进展及在临床的应用 傅君舟
6
关于健帆HA330在重症领域应用的国内外文献越来越多,包括RCT研究。主要关注点为HA330能有效清除重症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在ICU的预后。
—— 血液灌流及血液吸附技术的进展及在临床的应用 李冀军
7
血清百草枯浓度<3.44mg/L或尿百草枯浓度≤91.7mg/L的患者行血液灌流救治成功率更高。对于救治中毒患者的血液净化方式,不仅仅为血液灌流,也可血液灌流联合其他治疗,如联合CVVH、HD等,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是血液净化救治中毒的发展方向。
——血液灌流及血液吸附技术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 彭艾
8
AKI在住院患者的发生率达18%,在ICU患者达30-60%。缺血是中国住院患者发生AKI的首位原因,而肾小管细胞损伤是缺血再灌注损伤AKI的中心环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AKI-基础与临床 何娅妮
9
儿童急危重症包括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起病急,死亡率高。由于患儿病情不同,必须强调个体化治疗,需要将不同的血液净化技术联合应用,快速改善患儿机体内环境紊乱,清除炎性介质及致病因子,有利于患儿尽早恢复。血液净化参考方案为:
置换血浆量(L)=体重(kg)×(1-Hct/100)×1/13,血泵分离5~30 ml/min,血浆分离泵3~15 ml/mi。
血液滤过:持续8~10h/d;置换液量5~20L/d,血泵5~80 ml/min ,分离泵3~20 ml/min,返液泵根据病情调节速度,超滤0.5~2ml/min,使用碳酸盐置换液。
血液灌流:应用HA230树脂型灌流器,血泵5~80 ml/min。
患儿血容量为60~80mL/kg,因体外循环不应超过自身血量的10%,治疗初始经动脉管路预充红细胞1~2u,新鲜血浆100-200mL 或等渗白蛋白100~200mL,治疗完毕后缓慢回血。
——血液净化技术抢救急危重症儿童的临床应用 于颖等
10
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提示,脯氨酸羟化酶(PHD)/缺氧诱导因子(HIF)为潜在治疗CKD贫血的重要靶点。目前已有数个HIF降解酶、PHD抑制剂在进行临床试验(Ⅱ、Ⅲ期)。这些临床试验结果显示,PHD抑制剂可以有效地纠正贫血,其作用不依赖于静脉补铁,其作用在炎症状态下仍然显著,没有导致高血压的副作用。这些药物有效纠正贫血时导致EPO仅在生理范围内升高。
——缺氧诱导因子:慢性肾脏病贫血治疗新靶点 郝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