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DPAMS)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例
发布时间:2016-09-29
发布时间:2013-07-22
病例描述:患者周女士,60岁,大化县,主诉以“抗HIV确认阳性半年,纳差、乏力10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自诉1年余前丈夫查抗HIV确认阳性,在当地防疫站查抗HIV初筛阳性,CD4+不详,一直未予治疗。20天前因“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行服用“中草药”治疗(具体不详),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胃纳差,食量减为原1/3,伴四肢乏力、尿黄,服用“中草药”时出现明显上腹部烧灼感,无明显缓解方式,无酱油样尿,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渐进性呼吸困难,无端坐位呼吸,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现为进一步检查而来我院。
体格检查
T36.7℃,P84次/分,R20次/分,BP124/74mmHg,身高159cm,体重50kg
辅助检查
血液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01.6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12.6u/l,总胆红素(TBIL):509.7umol/l,直接胆红素(DBIL):369.1umol/l,间接胆红素(IBIL):140.6umol/l,总蛋白(TP):71.9g/l,白蛋白(ALB):32.8g/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78.59ml/min。
初步诊断:
AIDS
急性黄疸型肝炎
诊断依据:1、AIDS,诊断依据:2011年11月丈夫查抗HIV确认阳性,患者自诉1年余前丈夫查抗HIV确认阳性,在当地防疫站查抗HIV初筛阳性,CD4+不详。
2、急性黄疸型肝炎,诊断依据:患者有自行服用"中草药"病史,10天前出现胃纳差,四肢乏力、尿黄症状,入院查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01.6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12.6u/l,总胆红素(TBIL):509.7umol/l,直接胆红素(DBIL):369.1umol/l,间接胆红素(IBIL):140.6umol/l。
鉴别诊断:引起急性肝功能损害常见于以下疾病:1、各类型病毒性肝炎:各种病毒性肝炎均可有类似的症状、特征,如:乏力、纳差、厌油、腹部不适、解浓茶样尿等2、淤胆型肝炎:患者有解白陶土样便,尿胆红素(3+),胆红素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ALP、GGT、TBA均有升高;3、酒精性肝炎:一般有长期大量饮酒史,酒精摄入量大于40g/d,转氨酶以AST升高为主,4、肝吸虫病:有长期食鱼生史,行大便集肝吸虫卵检查或(和)肝吸虫酶标检查检测明确诊断。5、药物性肝炎:多以肝细胞坏死为主,临床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常有发热、乏力、纳差、黄疸,转氨酶升高,高胆红素血症和凝血酶原时间除长与肝损严重度相关,轻者停药后短期继而恢复,重者出现肝功能衰竭,进行性黄疸、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常发生死亡。
诊疗计划:1、完善肝肾功能、CD4+、血、痰培养找致病菌、结核菌等检查。
2、完善B超、肺部CT等检查。
3、暂时予护肝、退黄等补液支持治疗,待检查结果回报酌情完善抗痨方案。
治疗:患者严重肝功能损害,此次入院加强护肝、降酶及退黄治疗,新宋体改善微循环,有利于血液循环、肝功能恢复,同时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使用同型血浆,改善凝血功能,患者输血过程顺利,未见有发热、畏寒、皮疹、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输血后患者精神较前好转,输血有效。经血透室兰主任会诊后意见,建议择期行"人工肝"治疗,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后,其同意择期“人工肝”治疗,目前完善人工肝治疗前准备。
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复查血生化提示:转氨酶、总胆红素较前明显下降,考虑现护肝、降酶及"人工肝"治疗后病情好转,择期再次复查血常规、血生化监测病情变化情况。
查体:神清,消瘦,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口腔未见粘膜白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复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67.7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32.4u/l,总胆红素(TBIL):508.9umol/l,直接胆红素(DBIL):360.9umol/l,间接胆红素(IBIL):148umol/l,白蛋白(ALB):32g/l。血常规:白细胞(WBC):7.44×109/L,红细胞(RBC):3.9×1012/L,血红蛋白(HGB):84.4g/l,血小板(PLT):183.4×109/L,中性细胞比率(NEUT%):65.94%。患者转氨酶、胆红素再次升高,考虑患者既往服用"中草药"导致肝细胞受损较严重,肝细胞再生缓慢,病情危重,预后不佳可能,与患者家属说明病情及行“人工肝”治疗的必要性,患者家属表示理解并配合治疗,继续申请血浆,为行“人工肝”治疗做准备。
三日后患流者经
血液灌流
治疗后,复查血生化提示:总胆红素 297umol/L,较前降低,但考虑患者既往服用"中草药"导致肝细胞受损较严重,肝细胞再生缓慢,病情危重,经血透室兰主任电话指示后,与患者家属说明病情及行“人工肝”治疗的必要性,患者家属表示理解并配合治疗,继续申请血浆,今日行“人工肝”治疗。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复查血生化提示:总胆红素 243umol/L,较前降低,但考虑患者严重肝功能损害,肝细胞再生缓慢,病情危重,征求患者家属同意后,使用"司美泰"加强退黄,"促肝细胞生长素"促进肝细胞再生,定期复查肝功能监测病情变化情况。患者“人工肝”治疗后2天,患者复查肝功能仍提示总胆红素反复升高,肝功能损害严重,预后不佳可能,再次将病情告知患者家属(儿子),其表示理解并支持目前治疗,并表示积极行“人工肝”治疗。根据肝科会诊意见,明日予阿德福韦酯抗乙肝病毒治疗,“剀时”减少肿瘤坏死因子对肝细胞损害,择期患者家属同意后,同意积极“胆红素吸附”及血浆置换治疗。抽血复查生化、肝功、凝血四项、全血,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做进一步治疗。7日后查房,患者精神、食欲尚可,皮肤、巩膜黄染无消退,无恶心、呕吐,无渐进性呼吸困难,无端坐位呼吸,无腹痛、腹泻,腹胀未消退,小便少,再次予“人工肝”治疗,纠正贫血,应用利尿剂改善排尿,择期复查血生化了解病情。
病例描述:患者周女士,60岁,大化县,主诉以“抗HIV确认阳性半年,纳差、乏力10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自诉1年余前丈夫查抗HIV确认阳性,在当地防疫站查抗HIV初筛阳性,CD4+不详,一直未予治疗。20天前因“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行服用“中草药”治疗(具体不详),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胃纳差,食量减为原1/3,伴四肢乏力、尿黄,服用“中草药”时出现明显上腹部烧灼感,无明显缓解方式,无酱油样尿,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渐进性呼吸困难,无端坐位呼吸,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现为进一步检查而来我院。
体格检查
T36.7℃,P84次/分,R20次/分,BP124/74mmHg,身高159cm,体重50kg
辅助检查
血液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01.6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12.6u/l,总胆红素(TBIL):509.7umol/l,直接胆红素(DBIL):369.1umol/l,间接胆红素(IBIL):140.6umol/l,总蛋白(TP):71.9g/l,白蛋白(ALB):32.8g/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78.59ml/min。
初步诊断:
AIDS
急性黄疸型肝炎
诊断依据:1、AIDS,诊断依据:2011年11月丈夫查抗HIV确认阳性,患者自诉1年余前丈夫查抗HIV确认阳性,在当地防疫站查抗HIV初筛阳性,CD4+不详。
2、急性黄疸型肝炎,诊断依据:患者有自行服用"中草药"病史,10天前出现胃纳差,四肢乏力、尿黄症状,入院查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01.6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12.6u/l,总胆红素(TBIL):509.7umol/l,直接胆红素(DBIL):369.1umol/l,间接胆红素(IBIL):140.6umol/l。
鉴别诊断:引起急性肝功能损害常见于以下疾病:1、各类型病毒性肝炎:各种病毒性肝炎均可有类似的症状、特征,如:乏力、纳差、厌油、腹部不适、解浓茶样尿等2、淤胆型肝炎:患者有解白陶土样便,尿胆红素(3+),胆红素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ALP、GGT、TBA均有升高;3、酒精性肝炎:一般有长期大量饮酒史,酒精摄入量大于40g/d,转氨酶以AST升高为主,4、肝吸虫病:有长期食鱼生史,行大便集肝吸虫卵检查或(和)肝吸虫酶标检查检测明确诊断。5、药物性肝炎:多以肝细胞坏死为主,临床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常有发热、乏力、纳差、黄疸,转氨酶升高,高胆红素血症和凝血酶原时间除长与肝损严重度相关,轻者停药后短期继而恢复,重者出现肝功能衰竭,进行性黄疸、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常发生死亡。
诊疗计划:1、完善肝肾功能、CD4+、血、痰培养找致病菌、结核菌等检查。
2、完善B超、肺部CT等检查。
3、暂时予护肝、退黄等补液支持治疗,待检查结果回报酌情完善抗痨方案。
治疗:患者严重肝功能损害,此次入院加强护肝、降酶及退黄治疗,新宋体改善微循环,有利于血液循环、肝功能恢复,同时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使用同型血浆,改善凝血功能,患者输血过程顺利,未见有发热、畏寒、皮疹、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输血后患者精神较前好转,输血有效。经血透室兰主任会诊后意见,建议择期行"人工肝"治疗,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后,其同意择期“人工肝”治疗,目前完善人工肝治疗前准备。
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复查血生化提示:转氨酶、总胆红素较前明显下降,考虑现护肝、降酶及"人工肝"治疗后病情好转,择期再次复查血常规、血生化监测病情变化情况。
查体:神清,消瘦,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口腔未见粘膜白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复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67.7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32.4u/l,总胆红素(TBIL):508.9umol/l,直接胆红素(DBIL):360.9umol/l,间接胆红素(IBIL):148umol/l,白蛋白(ALB):32g/l。血常规:白细胞(WBC):7.44×109/L,红细胞(RBC):3.9×1012/L,血红蛋白(HGB):84.4g/l,血小板(PLT):183.4×109/L,中性细胞比率(NEUT%):65.94%。患者转氨酶、胆红素再次升高,考虑患者既往服用"中草药"导致肝细胞受损较严重,肝细胞再生缓慢,病情危重,预后不佳可能,与患者家属说明病情及行“人工肝”治疗的必要性,患者家属表示理解并配合治疗,继续申请血浆,为行“人工肝”治疗做准备。
三日后患流者经
血液灌流
治疗后,复查血生化提示:总胆红素 297umol/L,较前降低,但考虑患者既往服用"中草药"导致肝细胞受损较严重,肝细胞再生缓慢,病情危重,经血透室兰主任电话指示后,与患者家属说明病情及行“人工肝”治疗的必要性,患者家属表示理解并配合治疗,继续申请血浆,今日行“人工肝”治疗。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复查血生化提示:总胆红素 243umol/L,较前降低,但考虑患者严重肝功能损害,肝细胞再生缓慢,病情危重,征求患者家属同意后,使用"司美泰"加强退黄,"促肝细胞生长素"促进肝细胞再生,定期复查肝功能监测病情变化情况。患者“人工肝”治疗后2天,患者复查肝功能仍提示总胆红素反复升高,肝功能损害严重,预后不佳可能,再次将病情告知患者家属(儿子),其表示理解并支持目前治疗,并表示积极行“人工肝”治疗。根据肝科会诊意见,明日予阿德福韦酯抗乙肝病毒治疗,“剀时”减少肿瘤坏死因子对肝细胞损害,择期患者家属同意后,同意积极“胆红素吸附”及血浆置换治疗。抽血复查生化、肝功、凝血四项、全血,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做进一步治疗。7日后查房,患者精神、食欲尚可,皮肤、巩膜黄染无消退,无恶心、呕吐,无渐进性呼吸困难,无端坐位呼吸,无腹痛、腹泻,腹胀未消退,小便少,再次予“人工肝”治疗,纠正贫血,应用利尿剂改善排尿,择期复查血生化了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