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毒急危重症与血液灌流

发布时间:2016-09-29

发布时间:2012-10-30

    小儿误食毒物、药物引起急性中毒现象时有发生,且中毒症状常发生迅速,必须及时救治处理。小儿 血液灌流 操作难度较成人大,但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及操作规程,是可以在临床很好地推广和应用的。
   一、小儿血管路的建立
   1、留置导管
   由于小儿的血管细及合作不好,故首选双腔血透用留置导管作深静脉(如: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
   一般选用双腔(单腔)血透导管,体重10kg以上的小儿选择7F导管,10kg以下选择5F导管,双腔单管留置在股静脉内。
   对于新生儿,如果脐部血管通畅,可经脐静脉将导管送至腔静脉内,小婴儿可在透视下将导管头从颈内静脉送至右心房上部。
   小儿置管用双腔(单腔)血透静脉导管小儿专用型号导管如:5Fr、8Fr、10Fr型号。血透用双腔导管规格如下:

结构 导管
型号
外径(mm) 导管规格  常用导管
长度(cm )
配用导丝
单腔 8Fr 2.7 12Ga 13,16,20  3JFM-035-60
双腔 6.5F 2.2 18Ga,18Ga 13,16 3JFM-038-60
8F 2.7 14Ga,14Ga 13,16,20 3JFM-038-60
11.5F 3.6 12Ga,12Ga 13,16,20 3JFM-038-60
三腔 12Fr 4.0 16Ga,12Ga, 13,16,20 3JFM-038-60

       






   2、动-静脉穿刺
   宜选择表浅易固定动脉(如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或用特殊用途的静脉留置针直接穿刺股-股静脉;回血宜选择较大静脉,如大隐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通常使用17~18G(成人采用16G)的穿刺针。
   二、小儿血液灌流血量的维持
   小儿总的血容量少,儿童能耐受的相对失血量为全身血量的10%,一般体外循环血量大于8ml/kg时(或体外循环血量大于小儿全身血量的10%)对小儿的血容量影响比较大,加上小儿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最好治疗前补充新鲜血或血路中预充血制品(全血或白蛋白)。
体重低于30kg的小儿,需备血200ml;体重低于20kg的小儿需备血300ml;输血100ml后开始以50ml/min的速度引血,并同时调快输血的速度,上机10分钟内将血输完。
   三、小儿血液灌流的抗凝治疗
   1、普通肝素100~125U/kg,维持量肝素20~30U/kg/h。
   2、低分子肝素用量按小儿体重占成人(按60kg)体重的比例来估算。
   四、小儿血液灌流的流速
   引血流量为50~80ml/min,待血流稳定后,若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尽快将血流量控制在5~8ml/(min.kg),体重>40kg者可使血流量达200ml/min。
   五、小儿血液灌流的回血
   体重低于30kg的小儿一次回血量不应超过200ml,余下血量保存后再缓慢输入;20kg以下小儿,一次回血量不应超过150ml。未回输的血液可保存后分次缓慢回输给患儿。




TOP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