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一例

发布时间:2016-09-29

发布时间:2016-02-01

[摘要]攀钢密地医院于2013年08月04日收治一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患者,经过 免疫吸附 以后血清IgG由1770mg/dl降为1000mg/dl;补体C4由5.1mg/dl升为10.2mg/dl;补体C3由19mg/dl升为48mg/dl;谷草转氨酶由46U/L降为18U/L,经过治疗后患者无蛋白尿,血尿,无腹痛、恶心等症状,颜面部及耳廓皮疹消退,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
    【患者病情】
    主诉:双下肢浮肿3天,加重伴颜面浮肿2天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出现面部红斑,有光过敏,同时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并有肿胀,能自行缓解。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夜尿2-3次,双下肢出现紫癜及淤斑,间有牙龈出血。于当地检查发现蛋白尿、血尿及血小板减少,为进一步诊治,于2013年08月04日18:00入我院。
    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检查情况】
    查体:T 37.8℃,P 86次/分,R 19次/分,BP 170/115mmHg,颜面、眼睑浮肿明显,双侧颊部可见红色皮疹,眼睑无下垂,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叩诊不大,心音有力,律齐86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重度浮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2.85*10^9/L,HB 105g/l,PLT 69*10^9/L,N% 37.24%,L% 51.24%,M% 10.94%,N 1.06*10^9/L, CRP<1mg/l;
    小便常规:WBC 3-5/HP,RBC(3+),PRO(3+);24小时尿蛋白定量2140mg,大便常规:绿色稀水便,WBC 2-5/HP,余未见异常。
    生化:ALB 20.4g/l,GLB 29g/l,AST 46U/L,ALP 124U/L,GGT 25u/l,TC 2.32mmol/l,TG 2.20mmol/l,BUN 4.5mmol/l,Cr 45.3umol/l,UA 322umol/l,K 3.57mmol/l,Ca 1.97mmol/l。
    血气分析:PH 7.49,PCO2 27mmHg,PO2 86mmHg,HCO3-  20.6mmol/l,BEecf -2.7mmol/l,BE -1.5mmol/l,乳酸 1.1mmol/l;乙肝两对半阴性;血沉90mm/h,凝血功能正常,D-二聚体阳性;
    免疫:IgG 1770mg/dl↑,IgM 343mg/dl↑,C4 5.1mg/dl↓,C3 19mg/dl↓,RF 31.8iu/ml↑,KAP 1720mg/dl↑,LAM 1040mg/dl↑,余未见异常;ENA抗体谱:抗Ul-nRNP、抗ds-DNA、sm-Ab、抗核小体抗体、抗核抗体P蛋白抗体及抗线粒体内多酶复合物抗体阳性,余抗体阴性。ANA 1:1000,ds-DNA定量>800IU/ml;肥达及外斐试验阴性;
    辅助检查:胸部平片未见异常改变;腹部及泌尿系B超见轻度脂肪肝,余未见异常;心脏彩超见心脏结构及血流未见明显异常,EF 58%,心包腔微量积液。
    【诊断情况】
    1、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肾性高血压;2、自身免疫性肝病
    入院后治疗经过:
    1、入院后予甲强龙冲击治疗、降压、抑酸、补液、止痛对症治疗;
    2、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升高白细胞后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3、病程中监测患者肝功能,肝酶进行性升高,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保肝治疗,换用口服强的松治疗,此后肝酶仍进行性升高,结合患者检查结果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并取得同意后,于8月30到9月10开始予DNA免疫吸附治疗3次,每次2-2.5小时。
    【治疗情况】
    病情转归:
    经治疗后复查肝功能:ALB 29.5g/l,GLB 25g/l,胆红素正常,AST 19U/L,ALT 34U/L,ALP 116U/L,GGT 148U/L,CO2cp 27.0mmol/l;血常规:WBC 9.9*10^9/L,HB 117g/l,HCT 36.7%,PLT 101*10^9/L,N 71.94%,L 18.1, 免疫:IgG、IgA、CRP正常,IgM 392mg/dl高于正常;尿常规:蛋白阴性,PH 5.5;
    目前患者情况: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情况尚可,血压较入院时明显下降,BP:120/90mmhg,无蛋白尿,血尿,无腹痛、恶心等症状,颜面部及耳廓皮疹消退。
 
    (治疗前白细胞WBC 2.85*10^9/L, PLT69*10^9/L,N 37.24%,L 51.24%)

    (治疗前IgG1770mg/dl,IgM343.0mg/dl)
 
    (治疗前患者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等)
 
    (患者血清抗核抗体及抗双链DNA抗体)

    (治疗以后患者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
 
    (治疗以后患者肝功能)
 
    (治疗后患者尿检)
 
    (治疗后患者血常规)
    2 讨论:
    【治疗体会】
    SLE 是一种复杂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并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造成全身多系统受累,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重症 SLE 治疗需要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而这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危害很大,长期大剂量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引发高血压、糖尿病、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并发感染可能导致 SLE 患者死亡。采用DNA免疫吸附剂进行 免疫吸附 是一种特异性强的高效疗法, 免疫吸附 是将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与吸附材料结合,制成吸附柱,采用体外循环技术,特异性地吸附体内相应的致病因子和毒性物质的技术方法。
    本次用DNA免疫吸附疗法治疗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控制,而且治疗后血浆中抗核抗体、抗DNA抗体、免疫球蛋白IgG显著减低,补体C3升高。DNA免疫吸附联合激素是迅速控制活动性 SLE 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TOP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