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血液灌流成功救治洋金花中毒1例

发布时间:2019-04-17

摘要

        一位女性患者,因”心悸、气促伴口舌及周身麻木4小时”送至昆明中医院就诊,诊断为洋金花中毒后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联合1次血液灌流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恢复,次日患者症状基本缓解,顺利出院。 


洋金花,又名曼陀罗花。


临床资料

主诉:心悸、气促伴口舌及周身麻木4小时。


现病史:一位62岁女性患者,就诊4小时前因“关节疼痛”服用某私人诊所开具的中药汤剂(具体成份不详)。服药约5分钟后即感口唇麻木,四肢指端麻木、厥冷,出现心悸及气促,胸中憋闷,短气不足以息,同时自觉发热与畏寒交替发作,发热时感颜面、身体烘热明显,未自测体温,旋即出现畏寒,无寒战,但微出冷汗、汗液黏腻;并感头晕,视物昏懵,舌强,胃脘部轻度绞痛不适,于2017年10月21日由家属抱送至我院,入院时非喷射状呕吐胃内容物1次,约50mL,为棕褐色。  


既往史:“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余年(未系统诊治,发作时“袋装药”可缓解,但具体处方医师保密,平时服用中无不良反应,本次服药因患者治病心切,自行将1袋/次增加至3袋/次服用。),双眼白内障术后5年,否认其它系统慢性疾病,否认肝肾功能损伤,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


过敏史:无


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87 次/分,血压94/60 mmHg,一般情况差,神志略烦躁,面色晦暗,口唇及爪甲青紫;双瞳直径2.5 mm,边缘不规则,对光反射减弱。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音及哮鸣音。心率87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9-10次/分。双手掌指关节呈梭状指改变,双腕关节及踝关节肿胀,肤色发红,肤温升高。

辅助检查: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性早搏,电解质K 3.86mmol/L,Na 137mmol/L,Cl 107mmol/L,Cr 68mmol/L,BUN 7.6mmol/L。血气分析血糖 6.9mmol/L。血常规、凝血机制均正常。


诊断:急性中毒、心律失常、呼吸性碱中毒、关节疼痛原因待查。


治疗方案及结果

       入院后立即给与洗胃催吐、送入急诊观察室留观,行吸氧、心电监护。患者出现胆碱能神经M样症状和室性早搏,拟诊断乌头碱中毒,立即给予阿托品注射液0.5mg静脉滴注,用药20分钟后患者感烘热明显,体温39.2℃,心悸加重,出现剧烈烦躁不安,心电监护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40-170次/分。后立即给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推注及持续静脉泵入控制心律。疑并非乌头碱中毒,后嘱咐家属再次询问“袋装药”的主要配方为洋金花、水蛭、伸筋草,后诊断为洋金花中毒。同时立即使用健帆HA230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液灌流治疗,血液灌流治疗2小时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恢复,遂停止后续血液灌流治疗。次日清晨,患者上述症状基本缓解,要求离院,经告知注意事项后签字出院。


讨论

        洋金花,又名曼陀罗花、闹洋花。《本草纲目》对其的记载为“气味辛温,有毒”,其具有止咳平喘、麻醉止痛、息风止痉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为天仙子碱(东莨菪碱)、天仙子胺(莨菪碱),其中毒成分主要为天仙子碱、天仙子胺和阿托品。其中毒机制是毒物竞争拮抗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大剂量也有阻断神经节N1受体的作用。成人的中毒剂量为1-30g,中毒发病时间间隔短者仅10分钟,最长可至3小时,一般约为半小时至一小时,中毒的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功能阻断症状和中枢神经兴奋症状。诊断洋金花中毒,除了详细询问病史外,参考各种临床表现外,还可用猫眼散瞳试验来配合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患者洗胃、利尿、抗炎、镇静、护胃、补充电解质等对症治疗,同时为了加速毒物的排出,血液灌流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TOP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