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DPMAS联合PE治疗毒蕈中毒相关肝衰竭

发布时间:2024-06-11

该病例来自于2023年度“千帆杯”病例大赛

特等奖病例报告

一 、临床资料

 

 

主诉:食用蘑菇后呕吐、腹泻3+天,身目黄染2天,意识障碍5+小时。

现病史:3+天前患者与家人(妻子及两个儿子)服用自采野生蘑菇(患者女儿诉伞端小根茎大,有黄色、红色、白色)约8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腹痛腹泻,为中上腹轻微疼痛,腹泻约5次/天,为黄色稀水样便;2天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及尿色加深为浓茶色,于当地医院输液治疗(用药不详);5+小时前开始出现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对答不切题,1小时前出现昏迷。

既往史:无肝炎病史,无外伤及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有食用野蘑菇病史,同食者发病,无吸烟饮酒史及特殊用药史。

入院查体:查体:T37.2℃,P99次/分,R26次/分,BP120/77mmHg。脉搏和呼吸少块,神志浅-中昏迷。皮肤、巩膜重度黄染,穿刺处可见少量皮下瘀斑,腹部查体剑突下轻压痛。余未见明显异常。神志浅-中昏迷、疼痛刺激反应弱。皮肤、巩膜重度黄染,穿刺处可见少量皮下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肝掌、蜘蛛痣,心、肺(-),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脾未触及,肝浊音界存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不肿。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

辅助检查:乙肝标志物定量、乙肝DNA定量、肝炎病毒抗体、输血前4项、EBV+CMV、甲功5项、铜蓝蛋白、自身抗体谱、自免肝血清抗体均为阴性或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提示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腹部平扫CT提示肝间质水肿。

 

二、诊治简介

 

 

 

入院诊断:1.急性肝衰竭并肝性脑病4级;2.毒蕈中毒伴多器官功能损害(心、肝、肾) HOPE6评分3分。

治疗方案:

1、控制肝脏炎症(N乙酰半胱氨酸、促肝细胞生长素等);

2、抗肝昏迷(甘露醇、门冬氨酸鸟氨酸等);

3、防治并发症;

4、血液净化治疗。

 

三、血液净化治疗经过

 

 

 

血液净化选择模式:

 

治疗经过:分别于10月3日、4日、5日、6日、8日行5次人工肝治疗;模式为 DPMAS ( 5500 ML ) + PE ( 1400 ML) 治疗时间:约4小时/次。

 

疗效评价:经过5次人工肝治疗,患者的相关指标和临床症状持续转好。

 

人工肝结束时机:入院连续的4次人工肝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黄疸下降良好,凝血指标逐步恢复,但患者神志都是昏迷状态,这也是为什么一直进行到五次人工肝的原因。在第四次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神志有转醒的趋势,对疼痛刺激较以前明显变强,在10月8号患者神志转为烦躁但仍对答不切题,因此继续在8号进行了第5次人工肝,而在9号患者神志完全转醒,对答切题,定向力计算力准确,12号出院。

 

 

出院情况:无发热,皮肤、巩膜黄染缓解明显,无腹水体征。神志清楚,胆红素(TBIL 75.8umol/L),PTA 100%,ALT、AST 基本正常、肾功能正常、心肌酶谱正常。

 

四、讨论

 

 

 

一旦判断为致死性毒蕈中毒,血液净化的时机一定要早,毒蕈摄入6小时即可引起脏器功能损伤,很多患者早期仅仅表现为单纯的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下应该积极与家属沟通病情开展以清除毒素和脏器功能支持为目的的人工肝治疗。

众多临床观察指出早期有效清除毒素对于减轻脏器损伤、挽救生命、改善预后意义重大。对于不同脏器损害的病人,应当实施个体化的血液净化治疗,比如血浆置换、置换联合灌流、DPMAS、CRRT等,做到个体化精准治疗。并且在治疗频次上也不同于其他病因的肝衰竭患者,通常会采用连续性治疗。用三个字总结就是快、稳、准。

人工肝治疗过程中比较关心的是安全性问题。在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低血压、血浆过敏、穿刺部位出血、低钙血症及导管感染等。因此,需要仔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此例患者在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发生了血压下降以及第四次人工肝治疗结束下台过后发生了低钙痉挛的表现,经过扩容及补钙处理过后症状缓解。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医护团队紧密配合,沉着冷静地对不良反应做出判断及处理,即可顺利完成人工肝治疗

 

 

 

DPMAS® 治疗模式图

 

TOP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