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人工肝治疗模式④
发布时间:2016-09-29
发布时间:2013-05-30 自上世纪90年代起,
人工肝
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开始应用于急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经过近20年的应用和发展,挽救了无数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命。其中吸附技术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广谱和特异性的吸附作用清除各类毒素,净化内环境,促进肝细胞的再生,疗效确切。吸附治疗模式灵活多样,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不同治疗模式的组合。本手册收集整理了临床常用的几种吸附治疗方案,并收集了相应的病例,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参考。
组合式CVVH-DPMAS治疗或CPFA(配对血浆滤过吸附)治疗
治疗方案:
1、组合式CVVH-DPMAS治疗——CVVH治疗8小时,然后进行DPMAS(
BS胆红素吸附柱
及
HA330-Ⅱ
)治疗2~3小时;间隔24或48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组合式CVVH-DPMAS治疗;若病情需要可进行多次治疗。
2、CPFA(配对血浆滤过吸附)治疗——血液经血浆分离器分离出的血浆先经过BS胆红素吸附柱进行血浆吸附后返回分离器静脉端与血细胞汇合,汇合后的血液再进行血液滤过。治疗10小时,期间每3小时更换一支胆红素吸附柱;间隔12~24小时后,再进行第2次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3~5次治疗。
适用范围:伴有黄疸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严重
脓毒症
休克等重症患者。
特点:吸附与对流技术联合应用,增加了对胆红素的清除效果,并强化了对大分子炎症介质的清除,同时解决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问题,维持器官功能稳定。
CPFA治疗模式
病例:
姚**,男,43岁,腹痛、腹胀7天,全身皮肤、巩膜黄染4天。
查体:
体温 39℃,脉搏 111次/分,呼吸 22次/分。急性病容,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中上腹部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34.5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94.7%;
血淀粉酶652IU/L,脂肪酶202IU/L,血糖33.6mmol/L;
肝功能:总胆红素245.5umol/L,直接胆红素141.5umol/L,谷丙转氨酶70IU/L,谷草转氨酶97IU/L,白蛋白33.7g/L,碱性磷酸酶835U/L,γ-谷氨酰转移酶677IU/L;
肾功能:肌酐654.2umol/L,尿素氮31.2umol/L,尿酸555umol/L;
血生化:钾6.71mmol/L,钙1.97mmol/L,磷3.12mmol/L。
腹部CT示:1、急性胰腺炎,双侧胸腔积液,腹水;2、脂肪肝,脾大;3、胆囊密度增高
诊断:重症胰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梗阻性黄疸
治疗:立即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抑酶、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超声下行PICD术,庆大霉素冲洗胆道。
组合式CVVH-DPMAS治疗2次:先CVVH治疗10小时,再行DPMAS(BS胆红素吸附柱及HA330-Ⅱ)治疗2小时;间隔2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组合式CVVH-DPMAS治疗。
病情归转:
入院时
一次组合治疗后
二次组合治疗后
血淀粉酶(IU/L)
652
435
270
肌酐(umol/L)
654.2
323.4
99.1
尿素氮(umol/L)
31.2
22.69
12.09
C-反应蛋白(mg/L)
76.2
53.8
1.62
总胆红素(umol/L)
245.5
未查
70.7
白细胞(109/L)
34.56
16.36
9.57
中性细胞比例(%)
94.7
93
84.3
讨论:
该例患者为重症胰腺炎导致伴黄疸的MODS,此时应用CVVH-DPMAS组合式治疗,大大提高了溶质清除率,调节免疫内稳态,显著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
*病例来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自上世纪90年代起,
人工肝
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开始应用于急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经过近20年的应用和发展,挽救了无数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命。其中吸附技术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广谱和特异性的吸附作用清除各类毒素,净化内环境,促进肝细胞的再生,疗效确切。吸附治疗模式灵活多样,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不同治疗模式的组合。本手册收集整理了临床常用的几种吸附治疗方案,并收集了相应的病例,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参考。
组合式CVVH-DPMAS治疗或CPFA(配对血浆滤过吸附)治疗
治疗方案:
1、组合式CVVH-DPMAS治疗——CVVH治疗8小时,然后进行DPMAS(
BS胆红素吸附柱
及
HA330-Ⅱ
)治疗2~3小时;间隔24或48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组合式CVVH-DPMAS治疗;若病情需要可进行多次治疗。
2、CPFA(配对血浆滤过吸附)治疗——血液经血浆分离器分离出的血浆先经过BS胆红素吸附柱进行血浆吸附后返回分离器静脉端与血细胞汇合,汇合后的血液再进行血液滤过。治疗10小时,期间每3小时更换一支胆红素吸附柱;间隔12~24小时后,再进行第2次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3~5次治疗。
适用范围:伴有黄疸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严重
脓毒症
休克等重症患者。
特点:吸附与对流技术联合应用,增加了对胆红素的清除效果,并强化了对大分子炎症介质的清除,同时解决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问题,维持器官功能稳定。
CPFA治疗模式
病例:
姚**,男,43岁,腹痛、腹胀7天,全身皮肤、巩膜黄染4天。
查体:
体温 39℃,脉搏 111次/分,呼吸 22次/分。急性病容,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中上腹部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34.5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94.7%;
血淀粉酶652IU/L,脂肪酶202IU/L,血糖33.6mmol/L;
肝功能:总胆红素245.5umol/L,直接胆红素141.5umol/L,谷丙转氨酶70IU/L,谷草转氨酶97IU/L,白蛋白33.7g/L,碱性磷酸酶835U/L,γ-谷氨酰转移酶677IU/L;
肾功能:肌酐654.2umol/L,尿素氮31.2umol/L,尿酸555umol/L;
血生化:钾6.71mmol/L,钙1.97mmol/L,磷3.12mmol/L。
腹部CT示:1、急性胰腺炎,双侧胸腔积液,腹水;2、脂肪肝,脾大;3、胆囊密度增高
诊断:重症胰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梗阻性黄疸
治疗:立即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抑酶、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超声下行PICD术,庆大霉素冲洗胆道。
组合式CVVH-DPMAS治疗2次:先CVVH治疗10小时,再行DPMAS(BS胆红素吸附柱及HA330-Ⅱ)治疗2小时;间隔2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组合式CVVH-DPMAS治疗。
病情归转:
| 入院时 | 一次组合治疗后 | 二次组合治疗后 |
血淀粉酶(IU/L) | 652 | 435 | 270 |
肌酐(umol/L) | 654.2 | 323.4 | 99.1 |
尿素氮(umol/L) | 31.2 | 22.69 | 12.09 |
C-反应蛋白(mg/L) | 76.2 | 53.8 | 1.62 |
总胆红素(umol/L) | 245.5 | 未查 | 70.7 |
白细胞(109/L) | 34.56 | 16.36 | 9.57 |
中性细胞比例(%) | 94.7 | 93 | 84.3 |
讨论:
该例患者为重症胰腺炎导致伴黄疸的MODS,此时应用CVVH-DPMAS组合式治疗,大大提高了溶质清除率,调节免疫内稳态,显著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
*病例来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