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模式拯救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命

发布时间:2016-09-29

发布时间:2014-08-13

【患者情况】
    主诉:患者男,83岁,因尿黄、大便陶土色2周于2014年5月17日08时40分入院。
    既往史:前列腺癌,并行双侧睾丸切除术18个月,术后服用氟他胺片、比卡鲁胺片及中药(具体不详)药物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5年,长期服用氟沙坦钾、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格列齐特缓释片、盐酸曲美他嗪等药物。否认输血史。对青霉素过敏。
    现病史:入院前病人发现尿色深黄,大便颜色呈陶土色,同时伴有恶心、纳差等症状,2天前患者就诊于我院门诊。
【检查情况】
    查体:腹部CT示:肝部占位,考虑胆管细胞癌,伴肝内胆管扩张,腹部淋巴结、肝转移可能,胆囊结石、胆囊炎,肝脏、双肾囊肿。普外科会诊后转入外科治疗,患者因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局麻下行DSA下胆道内支架成形+引流术。胆道造影:见左右肝总管、胆总管全段梗阻,肿瘤沿胆管伏壁生长,全部充满胆总管、左肝总管及部分右肝总管,左右肝内胆管明显扩张。患者出现尿少,喘憋逐渐加重由普外科转入ICU治疗。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 140.8U/L,谷草转氨酶AST 118.6U/L,总胆红素TbilL 186.4umol/L,直接胆红素DbiL 149.3umol/L;谷氨酰转肽酶778.7U/L;输血前八项阴性,甲肝、戊肝抗体阴性。
【诊断】
    肝总管梗阻 胆总管梗阻 胆管癌 梗阻性黄疸
【胆红素吸附治疗过程】
    2014年6月2日:谷丙转氨酶63.0U/L,谷草转氨酶53.0U/L,总胆红素413.0umol/L,肌酐193umol/L,尿素15.6mmol/L。计划6月3日行DPMAS治疗(BS330一次性使用胆红素吸附柱+HA330-Ⅱ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联合治疗)。
    2014年6月3日   第1次行DPMAS治疗
    DPMAS治疗前检查:总胆红素382umol/L   DPMAS治疗后检查:总胆红素292umol/L
    2014年6月4日   第2次行DPMAS治疗
    DPMAS治疗前检查:总胆红素381umol/L  DPMAS治疗前检查:总胆红素218.5umol/L
    2014年6月5日   第3次行DPMAS治疗
    DPMAS治疗前检查:总胆红素310umol/L   DPMAS治疗前检查:总胆红素198umol/L
    2014年6月6日   第4次行DPMAS治疗
    DPMAS治疗前检查: 总胆红素277umol/L  DPMAS治疗前检查:总胆红素170umol/L
    2014年6月7日   第5次行DPMAS治疗
    DPMAS治疗前检查:总胆红素232umol/L   DPMAS治疗前检查:总胆红素123umol/L
【结果】
    经过5次的DPMAS治疗,患者的总胆红素总下降率为70%。达到较好的降黄效果。
【讨论】
    本例患者合并胆管癌、肝总管梗阻、胆总管梗阻多种疾病,并引起梗阻性黄疸。本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BS330胆红素吸附柱 联合用于肝病治疗的 HA330-Ⅱ血液灌流器 序贯治疗。通过胆红素吸附柱对患者血液中胆红素的特异性吸附,最终达到70%的清除率。但是对于梗阻性黄疸患者,建议采用 DPMAS 治疗方式,缓解患者的病情后,还需要采用手术的方式打通肝总管、胆总管,从而从根本上降低黄疸,治疗疾病。


TOP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