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灌流并发症的处理及治疗护理

发布时间:2016-09-26

发布时间:2011-12-01

        1、治疗前护理
        血液灌流 竟是一个体外循环治疗,90%患儿都存在恐惧和焦虑的表现。治疗前家长及患儿的谈话非常重要,充分的解释可以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尽量做好患儿的心理工作,以缓解治疗前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此外,灌流器、血管管路、抗凝剂、双腔导管、无菌手套、急救药品等物品的准备必不可少。治疗前还需检查患儿凝血功能、电解质、血型,同时通知血库备血,以预防低血压。
        2、低血压发生率及处理
        低血压是指平均动脉压比灌流前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可引起身体不适、血液通路阻塞,增加死亡率。低血压的发生与体重有着密切的关系,体重越轻,低血压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发生低血压还可能跟以下因素有关:①血管通路的选择。由于市场上还没有专业的儿童血管通路,因此选用的是成人透析管路。②血容量不足。患儿血容量较少,行血液灌流时血管通路及灌流器内血量大概为200~300ml,体外占用的循环血量较多会引起体内血容量不足。③首次使用综合症。④管路和血液灌流器预冲不充分,消毒剂残留。一旦发生低血压表现,应立即将血液流速降低,并给予扩容处理,必要时静脉注射升压药。体重较轻的患儿可以在灌流前适当给予生理盐水或血浆扩容。
        3、过敏反应
        据统计,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治疗开始后5~30min左右,多表现为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皮疹等,给予地塞米松或盐水异丙嗪及吸氧,治疗后所有症状缓解。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原因有:①血管通路消毒不充分;②透析器、灌流器生物相容性差;③患儿有过敏体质;④异体血浆等。
        4、凝血及出血学分析
        凝血及出血是体外血液循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发生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治疗结束后。密切观察灌流器及血管通路中血液的色泽、动静脉压力监测,随机抽血查凝血功能PT、APTT等指标。凝血的可能原因有:①灌流器预冲不充分;②血流速度过慢;③感染;④肝素首剂及维持剂量不足等。
        灌流中出血可分为体外伤口出血及体内出血,体内出血大多数发生在第一次灌流的患儿。发生此症状时应减少肝素用量,灌流结束时采用等量的鱼精蛋白静脉注射对抗,或使用进口低分子肝素。但需注意增加血流速度,每分钟不超过200ml或间歇性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及时观察血路运行情况,灌流器及管道血液是否变黑等。

TOP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