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患者杨桃中毒的研究进展(上)
发布时间:2018-09-25
背景知识
杨桃(star fruit)是一种热带、亚热带水果,多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巴西等国家,中国台湾、海南、福建和广西等地也有种植。杨桃可直接食用,或做成果汁、沙拉、饮料等,有些餐厅会摆放杨桃作为装饰。在印度,成熟的杨桃可用于止血或减轻痔疮出血。在巴西,杨桃可用作利尿剂,有时还可用作镇咳剂和祛痰剂。近年来,陆续有病例报告报道慢性肾脏病、尤其是透析患者食用杨桃后中毒的现象。这些患者食用杨桃后可出现呃逆、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甚至意识障碍、癫痫及昏迷等表现,且死亡率较高。尽管已有许多关于杨桃中毒的报道,但这一现象并未得到充分的认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赵慧萍等就肾功能异常患者杨桃中毒的发病机制、诊疗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研究结果发表于2018年6月《中国血液净化》杂志。摘录如下:
01
杨桃中毒的发病机制
杨桃中成分复杂,含有多种酯类、草酸、维生素C 和钙、钾、镁等物质。早期认为食用杨桃后出现中毒表现是由于杨桃中富含钾、草酸等物质。虽然杨桃中富含钾,但并未观察到杨桃中毒的患者出现血钾升高。2007年Fang等的动物实验显示,杨桃中的草酸是导致肾功能受损小鼠出现神经毒性表现的主要成分之一,但并不排除有其他毒性物质的可能。2001年Chen等和2016年Barman等均报道了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在食用杨桃后出现了急性草酸性肾病,诱因为在空腹或脱水的情况下摄入大量杨桃或杨桃果汁。1998年Neto等报道,杨桃中含有一种强有力的神经毒素,可以在血液中积累,可以穿过血脑屏障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害。2005年Carolino等发现,杨桃中的神经毒素是一种脂溶性分子,分子质量小于500,这种物质不同于草酸,可以引起实验动物的行为改变和癫痫表现。Wu等观察到,杨桃中的毒性成分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2013年Garcia-Cairasco等提取出了杨桃中的神经毒素,并命名为caramboxin,该物质是一种苯基丙氨酸样的脂溶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256.08。这种神经毒素在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体内清除率是降低的,有引起兴奋、惊厥和神经抑制表现的作用。但关于Caramboxin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肾脏排泄率和蛋白结合率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02
杨桃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患者多于进食杨桃后数小时内出现症状,一般为0.5~24内。多数患者进食一次杨桃即出现症状后就医,少数症状轻微的患者因未意识到症状是由进食杨桃引起,故多次进食杨桃。患者出现的症状多样,严重程度不一,其中以呃逆最为常见,其次是呕吐、意识障碍、躁动、昏迷、癫痫、失眠等。在不同症状中,呃逆是最常见的症状,但出现呃逆的患者死亡率并不高,说明呃逆是杨桃中毒后出现的较轻微症状,而出现癫痫症状的患者死亡率最高,其次为意识障碍、昏迷等。
杨桃中毒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中毒较轻时,呃逆、恶心和呕吐等表现常被误认为是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中毒较严重时的表现可能更像脑血管疾病或内分泌及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如代谢性脑病等。杨桃中毒的临床表现具有个体差异,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生物反应、患者年龄、杨桃中含神经毒素的量、杨桃品种和神经毒素的代谢与排泄。也有研究报道,摄入杨桃的量与症状或死亡率无直接关系,即使摄入很少量的杨桃,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死亡。杨桃摄入史和临床表现是确定杨桃中毒诊断的重要依据。因此,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如出现呃逆、呕吐、肢体麻木、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癫痫等表现,应想到杨桃中毒的可能,认真询问病史,如发病前确曾摄入杨桃,应在排除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及时明确诊断并相应治疗。
原文:牛庆雨 赵慧萍.慢性肾脏病患者杨桃中毒的研究进展. 中国血液净化, 2018, 17(6):407-411.
背景知识
杨桃(star fruit)是一种热带、亚热带水果,多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巴西等国家,中国台湾、海南、福建和广西等地也有种植。杨桃可直接食用,或做成果汁、沙拉、饮料等,有些餐厅会摆放杨桃作为装饰。在印度,成熟的杨桃可用于止血或减轻痔疮出血。在巴西,杨桃可用作利尿剂,有时还可用作镇咳剂和祛痰剂。近年来,陆续有病例报告报道慢性肾脏病、尤其是透析患者食用杨桃后中毒的现象。这些患者食用杨桃后可出现呃逆、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甚至意识障碍、癫痫及昏迷等表现,且死亡率较高。尽管已有许多关于杨桃中毒的报道,但这一现象并未得到充分的认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赵慧萍等就肾功能异常患者杨桃中毒的发病机制、诊疗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研究结果发表于2018年6月《中国血液净化》杂志。摘录如下:
01
杨桃中毒的发病机制
杨桃中成分复杂,含有多种酯类、草酸、维生素C 和钙、钾、镁等物质。早期认为食用杨桃后出现中毒表现是由于杨桃中富含钾、草酸等物质。虽然杨桃中富含钾,但并未观察到杨桃中毒的患者出现血钾升高。2007年Fang等的动物实验显示,杨桃中的草酸是导致肾功能受损小鼠出现神经毒性表现的主要成分之一,但并不排除有其他毒性物质的可能。2001年Chen等和2016年Barman等均报道了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在食用杨桃后出现了急性草酸性肾病,诱因为在空腹或脱水的情况下摄入大量杨桃或杨桃果汁。1998年Neto等报道,杨桃中含有一种强有力的神经毒素,可以在血液中积累,可以穿过血脑屏障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害。2005年Carolino等发现,杨桃中的神经毒素是一种脂溶性分子,分子质量小于500,这种物质不同于草酸,可以引起实验动物的行为改变和癫痫表现。Wu等观察到,杨桃中的毒性成分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2013年Garcia-Cairasco等提取出了杨桃中的神经毒素,并命名为caramboxin,该物质是一种苯基丙氨酸样的脂溶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256.08。这种神经毒素在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体内清除率是降低的,有引起兴奋、惊厥和神经抑制表现的作用。但关于Caramboxin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肾脏排泄率和蛋白结合率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02
杨桃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患者多于进食杨桃后数小时内出现症状,一般为0.5~24内。多数患者进食一次杨桃即出现症状后就医,少数症状轻微的患者因未意识到症状是由进食杨桃引起,故多次进食杨桃。患者出现的症状多样,严重程度不一,其中以呃逆最为常见,其次是呕吐、意识障碍、躁动、昏迷、癫痫、失眠等。在不同症状中,呃逆是最常见的症状,但出现呃逆的患者死亡率并不高,说明呃逆是杨桃中毒后出现的较轻微症状,而出现癫痫症状的患者死亡率最高,其次为意识障碍、昏迷等。
杨桃中毒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中毒较轻时,呃逆、恶心和呕吐等表现常被误认为是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中毒较严重时的表现可能更像脑血管疾病或内分泌及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如代谢性脑病等。杨桃中毒的临床表现具有个体差异,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生物反应、患者年龄、杨桃中含神经毒素的量、杨桃品种和神经毒素的代谢与排泄。也有研究报道,摄入杨桃的量与症状或死亡率无直接关系,即使摄入很少量的杨桃,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死亡。杨桃摄入史和临床表现是确定杨桃中毒诊断的重要依据。因此,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如出现呃逆、呕吐、肢体麻木、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癫痫等表现,应想到杨桃中毒的可能,认真询问病史,如发病前确曾摄入杨桃,应在排除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及时明确诊断并相应治疗。
原文:牛庆雨 赵慧萍.慢性肾脏病患者杨桃中毒的研究进展. 中国血液净化, 2018, 17(6):40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