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讨 | 血液灌流器肝素化为什么推荐静态肝素化法?
发布时间:2024-06-06

2014年中华护理学会血液透析专业委员会发布《血液透析专科护理操作指南》[1],首次提出在灌流器预冲前需先取肝素50-100 mg注入灌流器内静置30 min;在最新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2] 中关于灌流器肝素化操作也更新为可选项,可选择根据灌流器产品说明书进行动态肝素化,也可选择静态肝素化法;而在最新发布的《组合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专科护理操作专家共识》[3]中,亦建议首选静态肝素化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血液灌流器静态肝素化法为何会成为首选肝素化法。
1、静态肝素化法可降低血液灌流器凝血发生率。
临床大量文献[4-16]均有关于不同肝素化法灌流器凝血发生率情况的描述,结果显示,静态肝素化法可以降低血液灌流器凝血发生率。
2、静态肝素化法可提高治疗完成率。
治疗完成率包括HP完成率和HD完成率。2篇文献的研究结果显示[4,17] ,静态肝素法能提高HP完成率,也能提高 HD完成率,静态肝素法对整体治疗完成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静态肝素化法可降低患者出血发生率。
有2篇[9,11] 文献报告了患者出血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静态肝素化法较常规预冲法(在预冲前不对灌流器进行肝素化,而是在预冲即将结束前,采用肝素生理盐水充满灌流器与整个体外血路)能降低出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静态肝素化法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
肝素用量:有5篇[4-6,14-15]文献报告了预冲灌流器肝素的用量,结果显示,静态肝素法预冲灌流器可以减少肝素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生理盐水用量:有7篇[4-5,14-15,17-18]文献报告了预冲灌流器的生理盐水用量,结果显示,静态肝素法预冲灌流器可减少生理盐水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预冲时间:有10篇[4-7,12-15,17-18]文献报告了灌流器预冲的时间,结果显示,静态肝素法可以减少灌流器预冲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静态肝素法预冲灌流器行HP联合HD治疗在MHD患者人群中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更优的成本效益[19],因此,血液灌流器静态肝素化法也就成为了诸多指南、共识推荐的肝素化方法,亦成为了临床血液灌流器肝素化最常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学会血液透析专业委员会. 血液透析专科护理操 作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67-72.
[2]陈香美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188-198.
[3]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马志芳,向晶,等.组合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专科护理操作专家共识[J].中国血液净化,2023,22(5):364-368.
[4]彭爱平,胡秋侠. 两种不同血液灌流器预冲方法的效果比较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3):217- 219,223.
[5]吴晓芳,缪雪兰,赵红,等. 静态肝素化预冲在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 志,2020,26(23):118-120.
[6]邓龙龙. 不同预冲方法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3):2120-2122.
[7]娄金霞,耿爱香. 静态肝素化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预冲中的应用[J]. 中国处方药,2017,15(9):135-136.
[8]祝二娟,高珺,邓娜,等. 改良肝素预冲法在血液灌流透析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5,29(24):3069-3070.
[9]邓长虹,刘惠玲,卢婉娴. 不同预冲方法对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灌流器凝血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11(16):79-80.
[10]邓少娟,欧爱平,成月莹,等. 不同预冲方法在组合型人工肾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4): 3745.
[11]张文慧,张冰茹. 血液灌流不同预冲及抗凝法的临床应用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7):96-97.
[12]唐业莹,李家燕,黄玲,等. 改良血液灌流预冲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14(7):141-142.
[13]陈杏,陈云荣,颜新艳,等. 血液灌流器静态肝素化预冲法的临床应用[J].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8,16(1): 40-41.
[14]伍绮剑,钟素兰,陈少梅,等. 不同预冲方法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24(13):62-63.
[15]扈晓静,沈婷,沈娴. 两种不同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器预冲方法的比较[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7):139- 141.
[16]黎爱群,吴卓君,唐素琼,等. 改良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预充方法探讨[J]. 吉林医学,2015,36(10): 1953-1954.
[17]杨琴. 两种不同预冲方法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凝血中的应用及护理观察[J]. 全科护理,2022,20(12): 1654-1656.
[18]李红霞,黄光敏,陶贺. 两种预冲方式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中的比较[J]. 浙江临床医学,2014,16(9): 1424-1425.
[19]梁聪,叶云,刘金凤,等.静态肝素法预冲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中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 14(18):106-113.

2014年中华护理学会血液透析专业委员会发布《血液透析专科护理操作指南》[1],首次提出在灌流器预冲前需先取肝素50-100 mg注入灌流器内静置30 min;在最新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2] 中关于灌流器肝素化操作也更新为可选项,可选择根据灌流器产品说明书进行动态肝素化,也可选择静态肝素化法;而在最新发布的《组合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专科护理操作专家共识》[3]中,亦建议首选静态肝素化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血液灌流器静态肝素化法为何会成为首选肝素化法。
1、静态肝素化法可降低血液灌流器凝血发生率。
临床大量文献[4-16]均有关于不同肝素化法灌流器凝血发生率情况的描述,结果显示,静态肝素化法可以降低血液灌流器凝血发生率。
2、静态肝素化法可提高治疗完成率。
治疗完成率包括HP完成率和HD完成率。2篇文献的研究结果显示[4,17] ,静态肝素法能提高HP完成率,也能提高 HD完成率,静态肝素法对整体治疗完成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静态肝素化法可降低患者出血发生率。
有2篇[9,11] 文献报告了患者出血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静态肝素化法较常规预冲法(在预冲前不对灌流器进行肝素化,而是在预冲即将结束前,采用肝素生理盐水充满灌流器与整个体外血路)能降低出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静态肝素化法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
肝素用量:有5篇[4-6,14-15]文献报告了预冲灌流器肝素的用量,结果显示,静态肝素法预冲灌流器可以减少肝素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生理盐水用量:有7篇[4-5,14-15,17-18]文献报告了预冲灌流器的生理盐水用量,结果显示,静态肝素法预冲灌流器可减少生理盐水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预冲时间:有10篇[4-7,12-15,17-18]文献报告了灌流器预冲的时间,结果显示,静态肝素法可以减少灌流器预冲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静态肝素法预冲灌流器行HP联合HD治疗在MHD患者人群中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更优的成本效益[19],因此,血液灌流器静态肝素化法也就成为了诸多指南、共识推荐的肝素化方法,亦成为了临床血液灌流器肝素化最常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学会血液透析专业委员会. 血液透析专科护理操 作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67-72.
[2]陈香美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188-198.
[3]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马志芳,向晶,等.组合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专科护理操作专家共识[J].中国血液净化,2023,22(5):364-368.
[4]彭爱平,胡秋侠. 两种不同血液灌流器预冲方法的效果比较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3):217- 219,223.
[5]吴晓芳,缪雪兰,赵红,等. 静态肝素化预冲在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 志,2020,26(23):118-120.
[6]邓龙龙. 不同预冲方法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3):2120-2122.
[7]娄金霞,耿爱香. 静态肝素化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预冲中的应用[J]. 中国处方药,2017,15(9):135-136.
[8]祝二娟,高珺,邓娜,等. 改良肝素预冲法在血液灌流透析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5,29(24):3069-3070.
[9]邓长虹,刘惠玲,卢婉娴. 不同预冲方法对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灌流器凝血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11(16):79-80.
[10]邓少娟,欧爱平,成月莹,等. 不同预冲方法在组合型人工肾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4): 3745.
[11]张文慧,张冰茹. 血液灌流不同预冲及抗凝法的临床应用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7):96-97.
[12]唐业莹,李家燕,黄玲,等. 改良血液灌流预冲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14(7):141-142.
[13]陈杏,陈云荣,颜新艳,等. 血液灌流器静态肝素化预冲法的临床应用[J].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8,16(1): 40-41.
[14]伍绮剑,钟素兰,陈少梅,等. 不同预冲方法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24(13):62-63.
[15]扈晓静,沈婷,沈娴. 两种不同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器预冲方法的比较[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7):139- 141.
[16]黎爱群,吴卓君,唐素琼,等. 改良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预充方法探讨[J]. 吉林医学,2015,36(10): 1953-1954.
[17]杨琴. 两种不同预冲方法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凝血中的应用及护理观察[J]. 全科护理,2022,20(12): 1654-1656.
[18]李红霞,黄光敏,陶贺. 两种预冲方式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中的比较[J]. 浙江临床医学,2014,16(9): 1424-1425.
[19]梁聪,叶云,刘金凤,等.静态肝素法预冲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中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 14(18):1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