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解读】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3-30
文献解读
导读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不断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有了显著提升,但研究发现该人群的死亡率仍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中心血管疾病是其最常见的死因。既往研究认为该类患者的高死亡率是由透析不充分所致,但深入探索后发现,微炎症状态与患者的高死亡率密切相关 。微炎症状态可导致血脂代谢异常,促进脂质沉积,从而使甘油三酯(TG)的水平升高。TG酯附着于血管内皮,使得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上调,引起白细胞趋化,释放更多的炎症因子,从而进一步加重内皮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已有研究证实,微炎症状态、血脂紊乱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已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而,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血脂紊乱已成为新的治疗方向。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血脂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研究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该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组(34例)、HD+血液透析滤过(HDF)组(32例)、HD+血液灌流(HP)组(31例)。
HD组 :每周进行3次HD治疗,每次4h。
HD+HDF组:每周进行2次HD治疗和1次HDF治疗,每次4h。
HD+HP组:每周进行2次HD治疗和1次HP(HA130)治疗,HP治疗时将灌流器串联于透析器前,HP治疗2h,达到饱和后取下灌流器,继续HD治疗2h。三组患者均规律治疗6个月。
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CIMT。
2
研究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6个月后,HD 组患者的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RP、IL-6 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HD+HP组、HD+HDF组患者的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的CRP、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 HD+HP组、HD+HDF组患者的 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HD组(P<0.05);HD+HP组、HD+HDF组患者的CRP、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2。

(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6个月后,HD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D+HP组、HD+HDF组患者的T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TC、LDL-C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 三组患者的T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D+HDF组、HD+ HP组患者的TG水平均显著低于HD组(P<0.05),且HD+HP组患者的TG水平均显著低于HD+HDF组(P<0.05)。见表 3。

(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IMT比较
治疗6个月后,HD组、HD+HDF组患者的CIMT均显著大于治疗前(P<0.05);HD+HP组患者的CI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的CIM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HD+HP组患者的CIMT显著小于HD组(P<0.05),HD组与HD+HDF组患者的CIM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D+HDF组与 HD + HP 组患者的CIM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血脂代谢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关注患者的微炎症状态,纠正血脂代谢异常,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已成为血液净化技术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CIMT的变化。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D+HDF与HD+HP均能较高效地清除炎症因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且HD+HP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TG水平,减小患者的CIMT,对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上述文献来源:王丰平,陈民,宋晓英,张程珑,贺静.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2,57(02):167-170.
文献解读
导读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不断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有了显著提升,但研究发现该人群的死亡率仍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中心血管疾病是其最常见的死因。既往研究认为该类患者的高死亡率是由透析不充分所致,但深入探索后发现,微炎症状态与患者的高死亡率密切相关 。微炎症状态可导致血脂代谢异常,促进脂质沉积,从而使甘油三酯(TG)的水平升高。TG酯附着于血管内皮,使得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上调,引起白细胞趋化,释放更多的炎症因子,从而进一步加重内皮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已有研究证实,微炎症状态、血脂紊乱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已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而,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血脂紊乱已成为新的治疗方向。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血脂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研究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该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组(34例)、HD+血液透析滤过(HDF)组(32例)、HD+血液灌流(HP)组(31例)。
HD组 :每周进行3次HD治疗,每次4h。
HD+HDF组:每周进行2次HD治疗和1次HDF治疗,每次4h。
HD+HP组:每周进行2次HD治疗和1次HP(HA130)治疗,HP治疗时将灌流器串联于透析器前,HP治疗2h,达到饱和后取下灌流器,继续HD治疗2h。三组患者均规律治疗6个月。
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CIMT。
2
研究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6个月后,HD 组患者的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RP、IL-6 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HD+HP组、HD+HDF组患者的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的CRP、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 HD+HP组、HD+HDF组患者的 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HD组(P<0.05);HD+HP组、HD+HDF组患者的CRP、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2。

(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6个月后,HD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D+HP组、HD+HDF组患者的T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TC、LDL-C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 三组患者的T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D+HDF组、HD+ HP组患者的TG水平均显著低于HD组(P<0.05),且HD+HP组患者的TG水平均显著低于HD+HDF组(P<0.05)。见表 3。

(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IMT比较
治疗6个月后,HD组、HD+HDF组患者的CIMT均显著大于治疗前(P<0.05);HD+HP组患者的CI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的CIM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HD+HP组患者的CIMT显著小于HD组(P<0.05),HD组与HD+HDF组患者的CIM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D+HDF组与 HD + HP 组患者的CIM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血脂代谢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关注患者的微炎症状态,纠正血脂代谢异常,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已成为血液净化技术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CIMT的变化。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D+HDF与HD+HP均能较高效地清除炎症因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且HD+HP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TG水平,减小患者的CIMT,对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上述文献来源:王丰平,陈民,宋晓英,张程珑,贺静.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2,57(02):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