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论 | 疗程化应该做几次?这是一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4-09-04

 

 

 

对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多个学术组织提出了各自的定义。尽管各方定义不尽相同,但均认为ACLF的关键特征之一是凝血功能异常,尤其是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升高,同时这也是中国等东方国家ACLF分期的最重要标准之一。【注:我国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版中临床诊断标准包括:PTA≤40%(或INR≥1.5)[1]

随着众多专家团队对ACLF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经有若干预测模型,旨在筛选出可能从人工肝治疗中获益的ACLF患者亚组,但通常涉及指标较多,计算相对复杂。而PT-INR是一个简单易用的指标,且与ACLF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于它是否有能力筛选出更适合的亚组,此前尚未有详细研究。

2024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题为《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tages of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的研究结果,刊登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3.1)。研究表明PT-INR分期是ACLF患者90天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人工肝治疗次数是ACLF患者90天死亡率的独立保护因素[2]。研究结果支持 3-5 次人工肝治疗作为大多数ACLF患者的早期积极治疗,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新的依据。

 

 

 

研究目的

 

 

 

研究团队先前进行了一项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的人工肝治疗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二次数据分析,以评估PT-INR识别出适合接受人工肝治疗的 ACLF 患者亚组的能力。

 

 

 

研究设计

 

 

 

患者选择流程图

 

 

 

结果

 

 

 

1、ACLF患者分期与90天死亡风险的关系

  • 统计分析表明:PT-INR分期是ACLF患者90天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ACLF早、中、晚期患者的90天死亡风险均高于ACLF前期患者;

  • ACLF前、早、中期患者的90天死亡风险低于晚期患者;

  • 中期患者的90天死亡风险与早期患者相似;

  • 早期至中期ACLF患者的90天死亡风险高于前期ACLF患者。

2、人工肝疗程与90天死亡风险的关系

  • 统计分析表明:人工肝治疗次数是ACLF患者90天死亡率的独立保护因素;

  • 总体而言,接受3-5次或接受≥6次治疗的患者90天死亡风险均低于接受1-2次治疗的患者;

  • 对于晚期ACLF患者,接受≥6次治疗的患者90天死亡风险低于接受3-5次治疗的患者。

 

 

 

讨论

 

 

 

在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发现PT-INR分期是接受人工肝治疗的ACLF患者90天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晚期患者相比,前、早、中期ACLF患者的90天死亡风险较低。

本研究简化了ACLF的分期,前、早、中期ACLF患者对人工肝治疗反应良好。ACLF分期可作为临床筛查的初步方法,前、早、中期(PT-INR < 2.5)可能更适合人工肝治疗。

多因素分析发现:人工肝治疗次数是ACLF患者90天死亡率的独立保护因素。3-5次人工肝治疗可显著降低90天死亡风险,≥6次人工肝治疗可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根据此前的一项前瞻性纵向队列研究,ACLF发生后90天是长期预后的关键时间点。这些结果支持在大多数ACLF患者中应用3-5次人工肝治疗作为早期积极治疗。对≥6次人工肝治疗无效的ACLF患者应及时安排肝移植。

 

 

 

结论

 

 

 

前、早、中期的ACLF患者可能更适合人工肝治疗。ACLF患者应用3-5个疗程的人工肝治疗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 [J] .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9, 37(1) : 1-9.

2. Ma Y, Xu Y, Du L, Bai L, Tang H.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tages of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Front Med (Lausanne). 2024;11:1381386. Published 2024 May 17. 

扫码下载全文

 

 

 

 

 

 

TOP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