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的预防与检测
发布时间:2016-09-26
发布时间:2012-04-11
肾脏病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世界范围内,10%成人患有慢性肾脏病。由于肾脏病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等到其首次到医院就诊时病情已到晚期。所以当您出现小便泡沫较多,长久不消失,尿变色,尿量过多或过少,无明显原因的腰痛,眼睑及下肢浮肿,血压增高,不明原因的贫血,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就要及时到医院去检查。
肾脏病尤其是高血压肾病患者预后较差,病情常不断进展,缓慢进入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因此,积极治疗肾脏病,控制高血压等,对预防慢性肾功能损害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的预防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增强体质预防肾脏病的最主要措施,是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锻炼身体的方式有多种,散步、长跑、跳舞、登山、划船、武术、气功、太极拳等,皆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细菌病毒后免疫反应性损害的发生。
(二) 预防感染肾炎的发生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常以外受风寒、风热、风湿、湿热、热毒之邪为始因,因此,要预防肾炎的发病,就应注意天气寒暖的变化,应避免阴雨天外出,避免汗出当风,涉水冒雨,穿潮湿衣服,时刻警惕外邪的侵袭。
(三) 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因为生活不规律,睡眠不充足,暴饮暴食,酒色过度,劳逸无度,均可降低人体对外邪的抵抗力,增加患病的机会。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劳逸结合,定时作息,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畅。
(四) 有病早治。皮肤的疮疖痒疹,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有发生肾炎的可能,因此,有病早治非常必要。保持下阴的清洁,勤换衣裤,可防止泌尿系感染;保持大便的通畅,定时排便,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除。
(五) 精神乐观。有肾炎病先天素质的人,应警惕肾炎的发生,但也不能悲观,而应该消除对疾病的恐慌心理,从父母亲人的病情发展中汲取教训,积极预防。除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外,肾阴不足者可常服六味地黄丸,卫气不足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以补肾培元、固护卫表,防止外邪袭击诱发肾炎病的发生。
(六)慎用肾毒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以及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四环素、万古霉素、二性霉素B、先素2号等抗生素,均有一定肾毒性,或容易引起肾损害,所以尽量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斯匹林、布洛芬、保泰松、消炎痛等,也易出现肾损害,对肾脏病患者也不适宜。其他如磺胺药、利神福平及造影剂、抗肿瘤药也产生肾毒性,具体应用时应适当注意,或避开不用,或减少剂量应用。
常用的肾脏病相关的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肾脏B超等,必要时还需行肾穿刺活检协助诊断。
肾脏病检测:
1、尿常规:正常情况下尿蛋白为阴性,若出现尿蛋白持续阳性,则提示可能是患了肾脏疾病,需要进一步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确定尿蛋白每天的排出量。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蛋白尿均由肾脏疾病引起,发热,心力衰竭,剧烈运动,尿中混有白带,血液等其它物质时也可以出现尿蛋白阳性,需加以鉴别。正常人尿中允许存在少许红细胞,一般镜检下每高倍视野小于3个,尿红细胞高于正常即为血尿,轻者尿色正常,仅在显微镜下方能确定,称镜下血尿;重者尿液呈鲜红色,酱油色或洗肉水样则称为肉眼血尿。出现血尿后要分清尿红细胞的形态,以便判断血尿的来源。多形型血尿来源于肾小球,提示肾脏病变,均一型血尿大部分见于结石,感染等尿路来源。尿隐血检查是检测尿中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高度敏感的方法,可能与镜下血尿同时存在,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偶有尿隐血弱阳性,不应视为病理现象,需进一步行镜检明确是否存在镜下血尿。正常情况下,尿白细胞每高倍视野不超过5个,其增高常见于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另外某些非细菌性炎症如急性间质性肾炎也可出现尿白细胞。
尿液标本留取时应注意:1、女性病人在月经期间不宜做尿常规检查;2、勿将生殖道分泌物等混入尿标本中;3、尽可能留取晨起第一次尿送检,留尿前不要大量饮水;4、从留取尿标本到送检不要超过两小时。
2、肾功能检查:是判断肾脏疾病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的重要依据。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最重要的参数是肾小球滤过率(GFR),指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液体量。正常人为80~120ml/min。GFR能较准确地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但由于检测手段复杂,费用较高,临床上常用血清肌酐检测来作初步评估。血肌酐值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这时,需进一步鉴别急性或慢性,分析肾功能不全的原因。
3、B超检查:可以明确肾脏的大小,结构,皮质厚度,皮髓界限是否清晰,正常成人肾脏的大小因人而异,一般长约10~12cm,宽约5~6cm,厚约3~4cm,肾脏B超可以协助诊断肾萎缩,肾囊肿,肾积水,肾结石,肾肿瘤等异常病变。
4、肾穿刺活检术:是目前肾脏病诊断最重要的辅助手段。用肾穿刺针经背部皮肤刺入肾下极取出少许肾组织送检病理。经过各种染色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了解肾脏病变的类型,程度,预测预后,指导治疗。肾脏病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同一临床表现可来自不同病理类型,同一病理类型又可呈多种临床表现,因此,仅根据临床表现不足以全面地了解肾脏病变的情况,病理诊断对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除外明显出血倾向,重度高血压,孤立肾,小肾等禁忌症外,均可以通过肾活检的方法来协助诊断。
肾脏病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世界范围内,10%成人患有慢性肾脏病。由于肾脏病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等到其首次到医院就诊时病情已到晚期。所以当您出现小便泡沫较多,长久不消失,尿变色,尿量过多或过少,无明显原因的腰痛,眼睑及下肢浮肿,血压增高,不明原因的贫血,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就要及时到医院去检查。
肾脏病尤其是高血压肾病患者预后较差,病情常不断进展,缓慢进入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因此,积极治疗肾脏病,控制高血压等,对预防慢性肾功能损害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的预防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增强体质预防肾脏病的最主要措施,是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锻炼身体的方式有多种,散步、长跑、跳舞、登山、划船、武术、气功、太极拳等,皆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细菌病毒后免疫反应性损害的发生。
(二) 预防感染肾炎的发生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常以外受风寒、风热、风湿、湿热、热毒之邪为始因,因此,要预防肾炎的发病,就应注意天气寒暖的变化,应避免阴雨天外出,避免汗出当风,涉水冒雨,穿潮湿衣服,时刻警惕外邪的侵袭。
(三) 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因为生活不规律,睡眠不充足,暴饮暴食,酒色过度,劳逸无度,均可降低人体对外邪的抵抗力,增加患病的机会。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劳逸结合,定时作息,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畅。
(四) 有病早治。皮肤的疮疖痒疹,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有发生肾炎的可能,因此,有病早治非常必要。保持下阴的清洁,勤换衣裤,可防止泌尿系感染;保持大便的通畅,定时排便,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除。
(五) 精神乐观。有肾炎病先天素质的人,应警惕肾炎的发生,但也不能悲观,而应该消除对疾病的恐慌心理,从父母亲人的病情发展中汲取教训,积极预防。除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外,肾阴不足者可常服六味地黄丸,卫气不足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以补肾培元、固护卫表,防止外邪袭击诱发肾炎病的发生。
(六)慎用肾毒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以及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四环素、万古霉素、二性霉素B、先素2号等抗生素,均有一定肾毒性,或容易引起肾损害,所以尽量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斯匹林、布洛芬、保泰松、消炎痛等,也易出现肾损害,对肾脏病患者也不适宜。其他如磺胺药、利神福平及造影剂、抗肿瘤药也产生肾毒性,具体应用时应适当注意,或避开不用,或减少剂量应用。
常用的肾脏病相关的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肾脏B超等,必要时还需行肾穿刺活检协助诊断。
肾脏病检测:
1、尿常规:正常情况下尿蛋白为阴性,若出现尿蛋白持续阳性,则提示可能是患了肾脏疾病,需要进一步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确定尿蛋白每天的排出量。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蛋白尿均由肾脏疾病引起,发热,心力衰竭,剧烈运动,尿中混有白带,血液等其它物质时也可以出现尿蛋白阳性,需加以鉴别。正常人尿中允许存在少许红细胞,一般镜检下每高倍视野小于3个,尿红细胞高于正常即为血尿,轻者尿色正常,仅在显微镜下方能确定,称镜下血尿;重者尿液呈鲜红色,酱油色或洗肉水样则称为肉眼血尿。出现血尿后要分清尿红细胞的形态,以便判断血尿的来源。多形型血尿来源于肾小球,提示肾脏病变,均一型血尿大部分见于结石,感染等尿路来源。尿隐血检查是检测尿中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高度敏感的方法,可能与镜下血尿同时存在,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偶有尿隐血弱阳性,不应视为病理现象,需进一步行镜检明确是否存在镜下血尿。正常情况下,尿白细胞每高倍视野不超过5个,其增高常见于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另外某些非细菌性炎症如急性间质性肾炎也可出现尿白细胞。
尿液标本留取时应注意:1、女性病人在月经期间不宜做尿常规检查;2、勿将生殖道分泌物等混入尿标本中;3、尽可能留取晨起第一次尿送检,留尿前不要大量饮水;4、从留取尿标本到送检不要超过两小时。
2、肾功能检查:是判断肾脏疾病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的重要依据。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最重要的参数是肾小球滤过率(GFR),指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液体量。正常人为80~120ml/min。GFR能较准确地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但由于检测手段复杂,费用较高,临床上常用血清肌酐检测来作初步评估。血肌酐值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这时,需进一步鉴别急性或慢性,分析肾功能不全的原因。
3、B超检查:可以明确肾脏的大小,结构,皮质厚度,皮髓界限是否清晰,正常成人肾脏的大小因人而异,一般长约10~12cm,宽约5~6cm,厚约3~4cm,肾脏B超可以协助诊断肾萎缩,肾囊肿,肾积水,肾结石,肾肿瘤等异常病变。
4、肾穿刺活检术:是目前肾脏病诊断最重要的辅助手段。用肾穿刺针经背部皮肤刺入肾下极取出少许肾组织送检病理。经过各种染色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了解肾脏病变的类型,程度,预测预后,指导治疗。肾脏病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同一临床表现可来自不同病理类型,同一病理类型又可呈多种临床表现,因此,仅根据临床表现不足以全面地了解肾脏病变的情况,病理诊断对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除外明显出血倾向,重度高血压,孤立肾,小肾等禁忌症外,均可以通过肾活检的方法来协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