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739.3μmol/L)遇DPMAS痊愈
发布时间:2016-09-29
发布时间:2014-12-18
【摘要】
口服中药一周导致肝损伤患者,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肝昏迷,总胆红素高达739.3μmol/L,血氨高达539.5μmol/L。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即DPMAS
(
健帆BS330胆红素吸附柱
+
HA330-Ⅱ
),首次治疗后,患者意识清醒。在9日内共给予4次
DPMAS
治疗,患者最终痊愈出院。
【要点提示】
青海省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一名因服用中药导致肝损伤的患者,患者全身皮肤、巩膜黄染40余天,住院3天后出现肝昏迷,相关检查表明:总胆红素TBIL759.96μmol/L,血氨539.5μmol/L,转入急诊ICU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首次治疗后,患者意识清醒,胆红素有明显下降。后在8天内又共给予3次
DPMAS
治疗(
健帆BS330胆红素吸附柱
+
HA330-Ⅱ
),患者乏力、纳差症状有明显缓解,后转入消化科住院23天后,痊愈出院。6月3日随访,患者无不适。
【患者病情】
主诉:患者,白某某,男,66岁,回族,青海祁连人。全身皮肤、巩膜黄染40余天,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春节回甘肃临夏过年,因感冒口服某种中药一周,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就诊于兰州某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35天。后入我院,3月18日腹部彩超及MRI提示肝脏弥漫性病变,脾大,少量腹水,考虑肝硬化。保肝、退黄治疗效果差,胆红素持续上升。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无肝病史;
【检查】
3月24日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TBIL739.3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91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348.3μmol/L。建议患者行血浆置换,因医疗费用报销问题回青海治疗。以“全身皮肤、巩膜黄染40天”于2014年3月27日入住我院消化科,实验室检查: TBIL759.96μmol/L,DBIL519.89μmol/L,IBIL244.07μmol/L,住院3天后出现肝昏迷,转入急诊ICU行
人工肝
治疗,急查血氨539.5μmol/L;
【诊断】
药物性肝炎
【治疗经过】
3月31日给予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
治疗,治疗后患者意识清醒,胆红素有明显下降, TBIL从724.50μmol/L下降至576.1μmol/L。
4月3日、4月6日、4月8日分别给予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
治疗,病人TBIL降至387.0μmol/L,病人乏力、纳差症状有明显缓解,4月10日转回消化科,继续住院23天出院,6月3日随访患者已痊愈。

治疗前化验单

第一次
DPMAS
治疗结束后化验单

第四次
DPMAS
治疗后化验单
【讨论】
目前肝衰竭的临床治疗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强调综合治疗,包括内科基础治疗、
人工肝
支持治疗和肝脏移植治疗三方面。
DPMAS即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系统即是
人工肝
支持治疗的一种,它将患者血浆引出体外,通过装有离子交换树脂的胆红素吸附柱中和装有中性大孔吸附树脂的
灌流器
中,特异性的吸附患者血液中的高胆红素、高胆汁酸、血氨、致病炎症介质等,从而净化血液,为肝细胞的再生赢取时间,为等待肝移植赢取时间。
DPMAS
系统采用双罐齐下,标本兼治的理念,即
BS330胆红素吸附柱
特异性的清除患者血液中的高胆红素、高胆汁酸,迅速缓解病情;
HA330-Ⅱ广谱吸附柱
相对特异性的清除患者血液中的致病炎症因子、血氨等,修复受损的肝细胞,也为肝细胞的再生创造条件,从本质上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摘要】
口服中药一周导致肝损伤患者,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肝昏迷,总胆红素高达739.3μmol/L,血氨高达539.5μmol/L。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即DPMAS ( 健帆BS330胆红素吸附柱 + HA330-Ⅱ ),首次治疗后,患者意识清醒。在9日内共给予4次 DPMAS 治疗,患者最终痊愈出院。【要点提示】
青海省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一名因服用中药导致肝损伤的患者,患者全身皮肤、巩膜黄染40余天,住院3天后出现肝昏迷,相关检查表明:总胆红素TBIL759.96μmol/L,血氨539.5μmol/L,转入急诊ICU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首次治疗后,患者意识清醒,胆红素有明显下降。后在8天内又共给予3次 DPMAS 治疗( 健帆BS330胆红素吸附柱 + HA330-Ⅱ ),患者乏力、纳差症状有明显缓解,后转入消化科住院23天后,痊愈出院。6月3日随访,患者无不适。
【患者病情】
主诉:患者,白某某,男,66岁,回族,青海祁连人。全身皮肤、巩膜黄染40余天,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春节回甘肃临夏过年,因感冒口服某种中药一周,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就诊于兰州某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35天。后入我院,3月18日腹部彩超及MRI提示肝脏弥漫性病变,脾大,少量腹水,考虑肝硬化。保肝、退黄治疗效果差,胆红素持续上升。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无肝病史;
【检查】
3月24日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TBIL739.3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91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348.3μmol/L。建议患者行血浆置换,因医疗费用报销问题回青海治疗。以“全身皮肤、巩膜黄染40天”于2014年3月27日入住我院消化科,实验室检查: TBIL759.96μmol/L,DBIL519.89μmol/L,IBIL244.07μmol/L,住院3天后出现肝昏迷,转入急诊ICU行 人工肝 治疗,急查血氨539.5μmol/L;
【诊断】
药物性肝炎
【治疗经过】
3月31日给予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 治疗,治疗后患者意识清醒,胆红素有明显下降, TBIL从724.50μmol/L下降至576.1μmol/L。
4月3日、4月6日、4月8日分别给予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 治疗,病人TBIL降至387.0μmol/L,病人乏力、纳差症状有明显缓解,4月10日转回消化科,继续住院23天出院,6月3日随访患者已痊愈。

治疗前化验单

第一次 DPMAS 治疗结束后化验单

第四次 DPMAS 治疗后化验单
【讨论】
目前肝衰竭的临床治疗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强调综合治疗,包括内科基础治疗、 人工肝 支持治疗和肝脏移植治疗三方面。
DPMAS即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系统即是 人工肝 支持治疗的一种,它将患者血浆引出体外,通过装有离子交换树脂的胆红素吸附柱中和装有中性大孔吸附树脂的 灌流器 中,特异性的吸附患者血液中的高胆红素、高胆汁酸、血氨、致病炎症介质等,从而净化血液,为肝细胞的再生赢取时间,为等待肝移植赢取时间。
DPMAS 系统采用双罐齐下,标本兼治的理念,即 BS330胆红素吸附柱 特异性的清除患者血液中的高胆红素、高胆汁酸,迅速缓解病情; HA330-Ⅱ广谱吸附柱 相对特异性的清除患者血液中的致病炎症因子、血氨等,修复受损的肝细胞,也为肝细胞的再生创造条件,从本质上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