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中并发症的处理
发布时间:2016-09-26
发布时间:2011-02-22
来源:
邯郸第一医院急诊科
血液灌流
(hemoperfusion,HP)是临床中一种非常有效的
血液净化
治疗方法,尤其是抢救危重中毒(药物、毒物中毒等)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血液灌流作为一种以体外循环、肝素化为基础的创伤性治疗手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血液灌流过程中可出现一些并发症,现结合文献报道,讨论如下:
1、穿刺时出血、血肿 由于患者躁动不配合、解剖异位、穿刺损伤或误穿动脉可造成局部出血、血肿。要求术者应熟悉穿刺血管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出现出血、血肿时,局部按压20分钟。如误穿动脉而未置管,应拔出穿刺针,局部按压30分钟后重新穿刺或行对侧静脉置管,同时适量减少灌流中肝素用量。
2、血流量不足或管腔阻塞 多为置管位置不佳,置管后未及时用肝素盐水冲管,导致动脉侧孔贴壁或患者血管收缩所致。可用空注射器抽吸是否有血凝块,再用盐水冲管,或转动一下导管头位置,畅通后方可继续治疗。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多为灌流结束后封管方法不当所致。灌流结束后高浓度肝素封管,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具体方法为肝素50mg+生理盐水4ml,根据留置导管动-静脉端标示容量,分别将肝素盐水注入导管。每次用时必需用空注射器抽出肝素及血凝块,以防止附壁血栓进入体内。
4、出血 表现为鼻出血、咯血、上消化道出血、留置导管处渗血等。与树脂吸附血小板、某些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及肝素过量有关。因此肝素用量不可过大,如出现出血,可采用立止血1-2Ku静脉注射、凝血酶、云南白药胃管注入等。若必需可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用量应小于50mg。
5、低血压 常为血容量不足、原有心血管疾病、血管加压物质的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流速度过快或血小板、血细胞与吸附剂表面相作用,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和其它刺激因子作用所致。可应用生理盐水、高渗葡萄糖、代血浆等补足血容量、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间液进入血管,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经以上积极处理仍有严重低血压或休克者应停止灌流。
6、过敏反应 与致热源、细菌污染或吸附剂的生物相容性差有关。应严格无菌操作和治疗前用肝素、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管路和灌流器,将细小微粒预先冲出,必要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肌注异丙嗪等。
7、灌流器凝血 可能与①肝素用量不足;②冲洗灌流器未将气泡排尽;③血流量不足;④环境温度过低有关。预防措施:①冲洗灌流器及管路时,冲洗液应达3000ml以上,预冲过程中用手轻拍并转动灌流器罐,充分驱除灌流器内的空气及微粒。②灌流时血流量在100-180ml/min为宜,既能有效的清除毒物又能避免凝血的发生,若血流量在100ml/min以下,极易发生凝血。③应使灌流器及血管管路充分吸附肝素,达到肝素化再行灌流。④环境温度过低时,应开空调,使室温保持在25℃-28℃,保持灌流器温度在37℃左右。治疗方法:加大肝素用量,并用生理盐水冲洗灌流器,必要时更换灌流器罐。
来源:
邯郸第一医院急诊科
血液灌流
(hemoperfusion,HP)是临床中一种非常有效的
血液净化
治疗方法,尤其是抢救危重中毒(药物、毒物中毒等)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血液灌流作为一种以体外循环、肝素化为基础的创伤性治疗手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血液灌流过程中可出现一些并发症,现结合文献报道,讨论如下:
1、穿刺时出血、血肿 由于患者躁动不配合、解剖异位、穿刺损伤或误穿动脉可造成局部出血、血肿。要求术者应熟悉穿刺血管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出现出血、血肿时,局部按压20分钟。如误穿动脉而未置管,应拔出穿刺针,局部按压30分钟后重新穿刺或行对侧静脉置管,同时适量减少灌流中肝素用量。
2、血流量不足或管腔阻塞 多为置管位置不佳,置管后未及时用肝素盐水冲管,导致动脉侧孔贴壁或患者血管收缩所致。可用空注射器抽吸是否有血凝块,再用盐水冲管,或转动一下导管头位置,畅通后方可继续治疗。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多为灌流结束后封管方法不当所致。灌流结束后高浓度肝素封管,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具体方法为肝素50mg+生理盐水4ml,根据留置导管动-静脉端标示容量,分别将肝素盐水注入导管。每次用时必需用空注射器抽出肝素及血凝块,以防止附壁血栓进入体内。
4、出血 表现为鼻出血、咯血、上消化道出血、留置导管处渗血等。与树脂吸附血小板、某些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及肝素过量有关。因此肝素用量不可过大,如出现出血,可采用立止血1-2Ku静脉注射、凝血酶、云南白药胃管注入等。若必需可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用量应小于50mg。
5、低血压 常为血容量不足、原有心血管疾病、血管加压物质的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流速度过快或血小板、血细胞与吸附剂表面相作用,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和其它刺激因子作用所致。可应用生理盐水、高渗葡萄糖、代血浆等补足血容量、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间液进入血管,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经以上积极处理仍有严重低血压或休克者应停止灌流。
6、过敏反应 与致热源、细菌污染或吸附剂的生物相容性差有关。应严格无菌操作和治疗前用肝素、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管路和灌流器,将细小微粒预先冲出,必要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肌注异丙嗪等。
7、灌流器凝血 可能与①肝素用量不足;②冲洗灌流器未将气泡排尽;③血流量不足;④环境温度过低有关。预防措施:①冲洗灌流器及管路时,冲洗液应达3000ml以上,预冲过程中用手轻拍并转动灌流器罐,充分驱除灌流器内的空气及微粒。②灌流时血流量在100-180ml/min为宜,既能有效的清除毒物又能避免凝血的发生,若血流量在100ml/min以下,极易发生凝血。③应使灌流器及血管管路充分吸附肝素,达到肝素化再行灌流。④环境温度过低时,应开空调,使室温保持在25℃-28℃,保持灌流器温度在37℃左右。治疗方法:加大肝素用量,并用生理盐水冲洗灌流器,必要时更换灌流器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