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血液灌流强度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15

导读

        百草枯(PQ)中毒因其死亡率高一直是临床棘手问题,近年随着血液净化尤其是血液灌流(HP)的应用,PQ中毒救治成功率有较大提升。但不同中毒剂量及不同灌流强度对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如何?下面分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发表在《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的研究结果。

        该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虚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服毒至就诊时间<12h且入院24h内接受HP治疗的144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HP强度将患者分为低强度HP组(单次HP2h、1个灌流器)和高强度HP组(单次HP6h、3 个灌流器);根据口服PQ剂量将患者分为小剂量(<20mL)、中剂量(20~40mL)、大剂量(>40mL)中毒组。对比各组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及入院治疗 4d动脉血氧分压(PaO2)、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酸激 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追踪 28天 全因死亡情况;建立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评价 PQ 中毒死亡患者的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急性 PQ 中毒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其结果显示口服 PQ 剂量、中毒至洗胃时间、就诊至灌流时间对PQ中毒患者28d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尽早进行高强度HP可明显改善服毒量≤40mLPQ 中毒患者的预后,但对重度中毒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大。

image001.png

主要结果

        1、高强度HP患者28天病死率明显低于低强度HP组。

        且针对中小服毒剂量患者,高强度HP治疗相比低强度能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如下图。

image003.png

        2、中小剂量中毒患者采用高强度HP治疗4d血生化指标均较低强度HP治疗者明显改善,如下图。

image005.png

         3、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口服PQ剂量、中毒至洗胃时间、就诊至灌流时间及HP强度都是急性PQ中毒患者28d死亡的危险因素。

image007.png

        4、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口服PQ剂量、中毒至洗胃时间、就诊至灌流时间这3个指标的预测价值均较大。

image009.png

        研究表明口服PQ剂量、中毒至洗胃时间、就诊至灌流时间及HP强度是PQ中毒患者28天 死亡的危险因素,其中口服PQ剂量、中毒至洗胃时间、就诊至灌流时间对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早期进行单次 6h、 3 个灌流器的高强度HP可明显降低口服PQ中毒患者的病死率,尤其是中、小剂量中毒患者的预后可明显改善,但对于大剂量中毒者,无论传统的综合治疗还是积极的HP治疗,对预后影响均不大。目前也有研究显示HP联合血液透析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对于大剂量PQ中毒患者可尝试联合治疗方案,以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李铁刚,曹岩,杨祥明.《血液灌流强度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中华危重病急救医[J],2016 , 28 (10):870-875.


TOP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