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病毒性肝炎行DPMAS+PE治疗模式
发布时间:2016-09-29
发布时间:2014-06-19
【患者病情】
主诉:患者因乏力、纳差10天,尿色加深5天入院
现病史:张XX,男,34岁,2014年1月31日因乏力、纳差10天,尿色加深5天被送入济南传染病医院。至2月1日,患者表现为昏睡,可睁眼,无言语交流。
【检查情况】
查体:神志清,计算力下降,扑翼征(+)
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ALT 4124U/L,谷草转氨酶AST 1265U/L,总胆红素TBIL231.7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 184μmol/L,血红蛋白Alb 33.5 g/L;血氨 71.3 m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16%;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 2.54×10(的4次方) Copies/ml。
【诊断】
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重型,HE
【治疗过程】
治疗经过:2014年2月2日:患者行MARS治疗。治疗结束后意识障碍加重,浅昏迷,躁动不安。
2014年2月3日:浅昏迷,躁动不安,应激性溃疡。
①MARS治疗前、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变化见下表:
TBil(μmol/L)
DBil(μmol/L)
Alb(g/L)
血氨(mmol/L)
治疗前
260.6
204
34.7
60.9
MARS后
253.1
181.8
37
54.2
下降率
2.6%
11%
0
11%
2014年2月4日:患者行
BS330
联合HA330-Ⅱ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血浆置换治疗。
②DPMAS+PE治疗前、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见下表:
TBil
(μmol/L)
DBil (μmol/L)
Alb(g/L)
血氨(mmol/L)
治疗前
362.1
251
35.9
69.4
DPMAS后
222.5
164.5
31.7
46.5
下降率
38.8%
34%
11%
33%
PE后
149.5
112.9
31.6
25.2
下降率
32%
31%
0
45.8%
【治疗效果】
患者经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率为58.8%,直接胆红素下降率为55%,血氨下降率为63%,皮肤黄染明显减轻,神志清醒。
【讨论】
病毒性重型肝炎引起肝细胞的大量损伤,坏死,进而导致肝细胞的解毒功能迅速下降。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血氨由于不能被肝脏的解毒功能及时的清除,引起胆红素、血氨的迅速升高。高胆红素、血氨可以通过人体的血脑屏障,进而影响脑能量代谢,引起肝性脑病的发生,如不及时清除,会危及生命。
DPMAS是指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即BS330胆红素血浆吸附柱用于患者血浆中胆红素的吸附清除,联合HA330-Ⅱ树脂灌流器用于患者血液中炎症因子、血氨的清除。通过
HA330-Ⅱ
及时的清除损伤患者肝细胞及其他组织脏器的炎症因子,可以迅速的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恢复肝脏的解毒功能。
血浆置换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也是典型的非生物型人工肝。通过血浆置换,可以及时的补充患者所需的凝血因子及其他物质成分,减轻患者的病情。但是,基于血浆置换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近年来,组合型的
血液净化
技术正被广泛使用。
【患者病情】
主诉:患者因乏力、纳差10天,尿色加深5天入院
现病史:张XX,男,34岁,2014年1月31日因乏力、纳差10天,尿色加深5天被送入济南传染病医院。至2月1日,患者表现为昏睡,可睁眼,无言语交流。
【检查情况】
查体:神志清,计算力下降,扑翼征(+)
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ALT 4124U/L,谷草转氨酶AST 1265U/L,总胆红素TBIL231.7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 184μmol/L,血红蛋白Alb 33.5 g/L;血氨 71.3 m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16%;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 2.54×10(的4次方) Copies/ml。
【诊断】
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重型,HE
【治疗过程】
治疗经过:2014年2月2日:患者行MARS治疗。治疗结束后意识障碍加重,浅昏迷,躁动不安。
2014年2月3日:浅昏迷,躁动不安,应激性溃疡。
①MARS治疗前、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变化见下表:
| TBil(μmol/L) | DBil(μmol/L) | Alb(g/L) | 血氨(mmol/L) |
治疗前 | 260.6 | 204 | 34.7 | 60.9 |
MARS后 | 253.1 | 181.8 | 37 | 54.2 |
下降率 | 2.6% | 11% | 0 | 11% |
②DPMAS+PE治疗前、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见下表:
| TBil (μmol/L) | DBil (μmol/L) | Alb(g/L) | 血氨(mmol/L) |
治疗前 | 362.1 | 251 | 35.9 | 69.4 |
DPMAS后 | 222.5 | 164.5 | 31.7 | 46.5 |
下降率 | 38.8% | 34% | 11% | 33% |
PE后 | 149.5 | 112.9 | 31.6 | 25.2 |
下降率 | 32% | 31% | 0 | 45.8% |
【治疗效果】
患者经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率为58.8%,直接胆红素下降率为55%,血氨下降率为63%,皮肤黄染明显减轻,神志清醒。
【讨论】
病毒性重型肝炎引起肝细胞的大量损伤,坏死,进而导致肝细胞的解毒功能迅速下降。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血氨由于不能被肝脏的解毒功能及时的清除,引起胆红素、血氨的迅速升高。高胆红素、血氨可以通过人体的血脑屏障,进而影响脑能量代谢,引起肝性脑病的发生,如不及时清除,会危及生命。
DPMAS是指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即BS330胆红素血浆吸附柱用于患者血浆中胆红素的吸附清除,联合HA330-Ⅱ树脂灌流器用于患者血液中炎症因子、血氨的清除。通过 HA330-Ⅱ 及时的清除损伤患者肝细胞及其他组织脏器的炎症因子,可以迅速的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恢复肝脏的解毒功能。
血浆置换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也是典型的非生物型人工肝。通过血浆置换,可以及时的补充患者所需的凝血因子及其他物质成分,减轻患者的病情。但是,基于血浆置换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近年来,组合型的 血液净化 技术正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