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1周1次血液灌流改善尿毒症患者的促红素低反应状态
发布时间:2021-04-07
关键词
血液灌流;促红素低反应性
摘 要
患者45岁,女性,4年前开始HD治疗(3次/周),患者促红素使用剂量达24000iu/周,血红蛋白仍不能达标。通过半年联合HA130血液灌流治疗(1次/周),血红蛋白逐渐升高,促红素剂量逐渐减量至10000iu/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1、临床资料简要概况
(1)主诉:发现血肌酐高5年,维持性血液透析4余年。
(2)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诊断为“痛风性肾病”,给予降尿酸、护肾、降压、纠正贫血、调节钙磷代谢等治疗,血肌酐缓慢升高,于4年前诊断为“慢性肾衰竭CKD5期”,开始规律性透析,3次/周,并于半年前开始联合HA130血液灌流治疗1次/周,至今。
(3)既往史: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2、诊断
慢性肾衰竭CKD5期、痛风性肾病、肾性贫血。
3、治疗方案
● 初始治疗方案:
药物:促红素 24000iu/周,蔗糖铁 0.1g,ivgtt,qw;
血液净化:每周2次HD,每周1次HDF。
● 目前治疗方案:
药物:促红素 10000iu/周,蔗糖铁 0.1g,ivgtt,qw;
血液净化:每周1次HD,每周1次HDF,每周1次HD+HP。
4、治疗结果
★血液净化治疗前后患者状况及观察指标的变化
①普通体征:面色较前红润,未及阳性体征。
②观察指标:

备注:第一次为0时,第二次为治疗3个月,第三次为治疗6个月 通过半年联合HA130血液灌流治疗(1次/周),血红蛋白进行性升高,从88pg/ml升至103pg/ml,促红素剂量从24000iu/周,减至10000iu/周,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讨 论
有研究指出,有5%~10%的患者尽管使用了较大剂量的EPO仍不能达到推荐的目标血红蛋白水平[1]。临床上认为这类患者存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 stimulatory agent,ESA)抵抗或低反应性。近年来研究发现,导致促红素低反应性的因素众多,包括铁缺乏、慢性炎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不充分透析等[2-3]。
HP采用吸附的原理通过非特异性物理吸附及疏水基团的相互作用而有效清除中大分子物质(例如炎症因子、iPTH等)[4],进而改善机体内环境,改善机体对促红素的敏感性[5]。
该患者近半年开始HD联合HP每周1次,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促红素剂量逐渐减少,血红蛋白水平逐步升高,证明规律的HA130血液灌流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对促红素低反应性起到积极作用。

健帆HA130 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模式图
【参考文献】
[1].Priyadarshi A, Shapiro JI. Erythropoietin resist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anemia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J]. Semin Dial, 2006, 19: 273–278.
[2].蒲蕾, 王莉. 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低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J]. 中国血液净化, 2020, v.19(03):14-17.
[3].赵璐, 刘虹.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炎症状态及其对肾性贫血治疗的影响[J]. 中国血液净化, 2020, 019(003):149-152.
[4] Ankawi G , Fan W , D Pomarè Montin, et al. A New Series of Sorbent Devices for Multiple Clinical Purposes: Current Evidence and Future Directions[J]. Blood Purification, 2018:1-7.
[5].刘玉芹, 武文斌. 血液灌流对血透患者甲状旁腺素、促红素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29):44-44.
关键词 血液灌流;促红素低反应性 摘 要 1、临床资料简要概况 (1)主诉:发现血肌酐高5年,维持性血液透析4余年。 (2)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诊断为“痛风性肾病”,给予降尿酸、护肾、降压、纠正贫血、调节钙磷代谢等治疗,血肌酐缓慢升高,于4年前诊断为“慢性肾衰竭CKD5期”,开始规律性透析,3次/周,并于半年前开始联合HA130血液灌流治疗1次/周,至今。 (3)既往史: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2、诊断 慢性肾衰竭CKD5期、痛风性肾病、肾性贫血。 3、治疗方案 ● 初始治疗方案: 药物:促红素 24000iu/周,蔗糖铁 0.1g,ivgtt,qw; 血液净化:每周2次HD,每周1次HDF。 ● 目前治疗方案: 药物:促红素 10000iu/周,蔗糖铁 0.1g,ivgtt,qw; 血液净化:每周1次HD,每周1次HDF,每周1次HD+HP。 4、治疗结果 ★血液净化治疗前后患者状况及观察指标的变化 ①普通体征:面色较前红润,未及阳性体征。 ②观察指标: 通过半年联合HA130血液灌流治疗(1次/周),血红蛋白进行性升高,从88pg/ml升至103pg/ml,促红素剂量从24000iu/周,减至10000iu/周,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讨 论 有研究指出,有5%~10%的患者尽管使用了较大剂量的EPO仍不能达到推荐的目标血红蛋白水平[1]。临床上认为这类患者存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 stimulatory agent,ESA)抵抗或低反应性。近年来研究发现,导致促红素低反应性的因素众多,包括铁缺乏、慢性炎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不充分透析等[2-3]。 HP采用吸附的原理通过非特异性物理吸附及疏水基团的相互作用而有效清除中大分子物质(例如炎症因子、iPTH等)[4],进而改善机体内环境,改善机体对促红素的敏感性[5]。 该患者近半年开始HD联合HP每周1次,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促红素剂量逐渐减少,血红蛋白水平逐步升高,证明规律的HA130血液灌流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对促红素低反应性起到积极作用。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模式图 【参考文献】 [1].Priyadarshi A, Shapiro JI. Erythropoietin resist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anemia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J]. Semin Dial, 2006, 19: 273–278. [2].蒲蕾, 王莉. 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低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J]. 中国血液净化, 2020, v.19(03):14-17. [3].赵璐, 刘虹.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炎症状态及其对肾性贫血治疗的影响[J]. 中国血液净化, 2020, 019(003):149-152. [4] Ankawi G , Fan W , D Pomarè Montin, et al. A New Series of Sorbent Devices for Multiple Clinical Purposes: Current Evidence and Future Directions[J]. Blood Purification, 2018:1-7. [5].刘玉芹, 武文斌. 血液灌流对血透患者甲状旁腺素、促红素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29):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