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老年肾脏病
发布时间:2016-09-26
发布时间:2014-05-15
一、年龄与肾脏
人类35~40岁以后,肾脏的各种变化。
1、重量:40岁以后,肾脏重量开始↓,至80~90岁可下降约20~30﹪。
2、体积:50岁以后,肾脏体积开始缩小,至70岁约缩小20﹪。
3、肾小球:40岁以后肾小球硬化渐增,但硬化率<年龄÷2-10 。
4、肾小管:60岁以上者30﹪以上有肾囊肿,在单纯肾囊肿病人中,60岁以上者达49~63﹪ 。
5、肾血流量:40岁以后,肾血流量渐进性↓,每年↓约1﹪。
6、肾小球滤过率(GFR):40岁以后GFR开始↓,肌酐清除率(Ccr) 每年↓约 0.75 ~1 ml∕min 。男性更明显。
7、50岁以后尿液的最大浓缩力每10年↓约 5﹪。
8、老年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
9、末梢血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 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能力↓,致使跌倒或骨折风险↑。
二、影响老年肾功能减退的主要因素
1.先天因素
2.慢性炎症
3.长期高血压
4.动脉硬化
5.代谢因素如脂代谢紊乱
6.长期高蛋白饮食
7.隐匿的心、血管病
8.控制高血压、代谢因素和炎症性过程在个体老年可能延缓年龄相关的肾功能减退
三、老年人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表现特点
1. 老年人 CRF 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常隐匿起病,在其他系统疾病就诊时发现,某些诱因(如感染等)导致肾功能的迅速恶化。
2. 肾脏B型超声波检查
对肾脏形态的变化帮助很大,但老年肾硬化的病人,肾功能已明显衰竭,B超肾体积却无缩小,此现象常和肾脏纤维化有关。
3. 血肌酐水平无统一标准
血肌酐水平正常值较中青年低,但老年人血肌酐正常值究竟多少无统一标准。
由于血肌酐水平受肌肉情况影响很大,肾血流量的大小又受心脏功能影响很多,因此,在不同肌肉程度和不同心功能情况下,不能单以血肌酐一项指标来评定和估计肾功能与预后。
4. 营养状况
老年人味蕾数量减少,消化道功能减退(肠道粘膜、绒毛萎缩,吸收功能下降),加上
尿毒症
毒素引起的食欲降低、厌食、恶心、呕吐等,使老年CRF患者营养不良显得尤为突出。
由于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常见为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容易发展为败血症。
5. 贫血往往比较严重
老年肾功能衰竭者,由于常合并营养不良,贫血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有的病人还可因贫血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频繁心绞痛和心力衰竭。
6. 老年心血管系统合并症较多,老年CRF患者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较差,易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当老年肾功能衰竭时,其心血管合并症常使病情非常复杂,如透析患者,大多数死于心血管病变,因此,在治疗上需全面考虑。
7. 神经系统症状较为突出
由于老年脑萎缩,脑血流下降,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时,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突出的表现为性格改变,幻视、幻觉;严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癫痫样发作。
晚期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较运动神经病变显著),呈现肢端袜套样分布的感觉丧失。
8. 老年人1-α羟化酶活性下降,易导致1.25-(OH)2-D3的生成减少,在发生CRF时更易出现骨质疏松,骨软化症(低转运性骨病)、纤维性骨炎(高转运性骨病)或骨硬化症等。
9.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由于40岁后,随着增龄,体液总量及细胞内液量逐渐减少,故老年人体液的储备量较少。加上老年人口渴感减退,肾小管对血管升压素的反应性降低,因此老年CFR患者脱水较多见。老年人肾小管的浓缩与稀释功能减退,肾对体液与电解质调节能力减退,易出现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由于钙磷代谢紊乱,可出现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
一、年龄与肾脏
人类35~40岁以后,肾脏的各种变化。
1、重量:40岁以后,肾脏重量开始↓,至80~90岁可下降约20~30﹪。
2、体积:50岁以后,肾脏体积开始缩小,至70岁约缩小20﹪。
3、肾小球:40岁以后肾小球硬化渐增,但硬化率<年龄÷2-10 。
4、肾小管:60岁以上者30﹪以上有肾囊肿,在单纯肾囊肿病人中,60岁以上者达49~63﹪ 。
5、肾血流量:40岁以后,肾血流量渐进性↓,每年↓约1﹪。
6、肾小球滤过率(GFR):40岁以后GFR开始↓,肌酐清除率(Ccr) 每年↓约 0.75 ~1 ml∕min 。男性更明显。
7、50岁以后尿液的最大浓缩力每10年↓约 5﹪。
8、老年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
9、末梢血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 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能力↓,致使跌倒或骨折风险↑。
二、影响老年肾功能减退的主要因素
1.先天因素
2.慢性炎症
3.长期高血压
4.动脉硬化
5.代谢因素如脂代谢紊乱
6.长期高蛋白饮食
7.隐匿的心、血管病
8.控制高血压、代谢因素和炎症性过程在个体老年可能延缓年龄相关的肾功能减退
三、老年人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表现特点
1. 老年人 CRF 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常隐匿起病,在其他系统疾病就诊时发现,某些诱因(如感染等)导致肾功能的迅速恶化。
2. 肾脏B型超声波检查
对肾脏形态的变化帮助很大,但老年肾硬化的病人,肾功能已明显衰竭,B超肾体积却无缩小,此现象常和肾脏纤维化有关。
3. 血肌酐水平无统一标准
血肌酐水平正常值较中青年低,但老年人血肌酐正常值究竟多少无统一标准。
由于血肌酐水平受肌肉情况影响很大,肾血流量的大小又受心脏功能影响很多,因此,在不同肌肉程度和不同心功能情况下,不能单以血肌酐一项指标来评定和估计肾功能与预后。
4. 营养状况
老年人味蕾数量减少,消化道功能减退(肠道粘膜、绒毛萎缩,吸收功能下降),加上
尿毒症
毒素引起的食欲降低、厌食、恶心、呕吐等,使老年CRF患者营养不良显得尤为突出。
由于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常见为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容易发展为败血症。
5. 贫血往往比较严重
老年肾功能衰竭者,由于常合并营养不良,贫血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有的病人还可因贫血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频繁心绞痛和心力衰竭。
6. 老年心血管系统合并症较多,老年CRF患者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较差,易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当老年肾功能衰竭时,其心血管合并症常使病情非常复杂,如透析患者,大多数死于心血管病变,因此,在治疗上需全面考虑。
7. 神经系统症状较为突出
由于老年脑萎缩,脑血流下降,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时,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突出的表现为性格改变,幻视、幻觉;严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癫痫样发作。
晚期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较运动神经病变显著),呈现肢端袜套样分布的感觉丧失。
8. 老年人1-α羟化酶活性下降,易导致1.25-(OH)2-D3的生成减少,在发生CRF时更易出现骨质疏松,骨软化症(低转运性骨病)、纤维性骨炎(高转运性骨病)或骨硬化症等。
9.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由于40岁后,随着增龄,体液总量及细胞内液量逐渐减少,故老年人体液的储备量较少。加上老年人口渴感减退,肾小管对血管升压素的反应性降低,因此老年CFR患者脱水较多见。老年人肾小管的浓缩与稀释功能减退,肾对体液与电解质调节能力减退,易出现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由于钙磷代谢紊乱,可出现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