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RT的抗凝剂选择
发布时间:2016-09-29
发布时间:2014-03-31
如无出血风险的重症患者行CRRT时,可采用全身抗凝;对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如存在活动性出血、血小板<60×109 个/L、INR>2、APTT>60s或24 h内曾发生出血者在接受CRRT治疗时,应首先考虑局部抗凝。如无相关技术和条件时可采取无抗凝剂方法。
㈠通肝素抗凝
普通肝素的分子量在5~30 kd,半衰期在1~1.5h,不能被滤器清除,可被鱼精蛋白拮抗。普通肝素抗凝有较高出血风险、诱导血小板减少的风险(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且ATⅢ缺乏的患者不适用,使全身抗凝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但肝素易获得、抗凝效果容易监测、价格低廉,且鱼精蛋白的拮抗作用可靠,因此临床应用较多。
全身抗凝方案:肝素全身抗凝由于出血风险高于局部抗凝,故仅适用于无出血风险(无活动性出血且基线凝血指标基本正常)的患者。一般首次负荷剂量2 000~5 000 IU静注,维持剂量500-2 000 IU/h;或负荷剂量25~30 IU/kg静注,然后以5~10 IU/(kg?h)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需每4~6 h监测一次APTT,据此调整普通肝素用量,以保证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1~1.4倍。
局部抗凝方案:对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可采用局部抗凝;有人认为肝素局部抗凝可能有利于延长滤器寿命,但未被临床研究证实。在肝移植患者中肝素局部抗凝的管道寿命与肝素全身抗凝无差异,但也有研究认为肝素局部抗凝的滤器寿命较低分子量肝素短。肝素局部抗凝,一般以1000~1666IU/h滤器前持续输注,并在滤器后按1mg :100IU(鱼精蛋白:肝素)比例持续输注鱼精蛋白,使滤器前ACT>250s和患者外周血ACT<180s
㈡分子量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由普通肝素水解得到,分子量为2~9 kd,主要由肾脏代谢,静脉注射的半衰期3~4h,出血风险较低,常用于全身抗凝。与普通肝素抗凝效果相比,低分子量肝素的滤器寿命与安全性都没有显著差别,但费用较高。低分子量肝素全身抗凝的检测指标推荐应用抗Ⅹa活性,目标维持在0.25~0.35IU/mL。低分子量肝素也可诱发HIT,因此对普通肝素诱发的HIT患者,同样样不能应用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特点和监测方法以及疗效与普通肝素的无差异
㈢前列腺素
可用于抗凝的前列腺素主要有PGI2和PGE1,因其具有扩张血管而致低血压的作用,故一般不单独用于重症患者RRT的抗凝。其与肝素联合应用可延长滤器寿命和缓解血小板降低。为提高抗凝效果,可与肝素联合应用于高凝患者,但不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㈣枸橼酸
枸橼酸用于局部抗凝时,一般采用 4%枸橼酸溶液,将其输注入体外管路动脉端,在血液回流到体内前加入钙离子,为充分拮抗其抗凝活性,应使滤器后血液的离子钙浓度保持在0.25~0.4mmol/L。文献报道,枸橼酸局部抗凝可降低危及生命大出血的发生率。因此,有出血风险患者采用枸橼酸局部抗凝较为安全。
㈤其他抗凝剂
其他抗凝剂,如磺达肝素、达那肝素、水蛭素、阿加曲班和萘莫司他等,主要用于HIT患者的抗凝。
㈤抗凝剂的CRRT
高出血风险的患者进行无抗凝剂CRRT应注意肝素生理盐水预冲管路、置换液前稀释和高血流量(200~300mL/min),以减少凝血可能。采用无抗凝策略与低剂量肝素相比,既不影响管路寿命,又不增加出血风险。在APTT延长和(或)血小板缺乏的高危出血患者中,采用无抗凝策略可获得与LMWH、肝素和鱼精蛋白局部抗凝相同的管路寿命。
如无出血风险的重症患者行CRRT时,可采用全身抗凝;对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如存在活动性出血、血小板<60×109 个/L、INR>2、APTT>60s或24 h内曾发生出血者在接受CRRT治疗时,应首先考虑局部抗凝。如无相关技术和条件时可采取无抗凝剂方法。
㈠通肝素抗凝
普通肝素的分子量在5~30 kd,半衰期在1~1.5h,不能被滤器清除,可被鱼精蛋白拮抗。普通肝素抗凝有较高出血风险、诱导血小板减少的风险(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且ATⅢ缺乏的患者不适用,使全身抗凝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但肝素易获得、抗凝效果容易监测、价格低廉,且鱼精蛋白的拮抗作用可靠,因此临床应用较多。
全身抗凝方案:肝素全身抗凝由于出血风险高于局部抗凝,故仅适用于无出血风险(无活动性出血且基线凝血指标基本正常)的患者。一般首次负荷剂量2 000~5 000 IU静注,维持剂量500-2 000 IU/h;或负荷剂量25~30 IU/kg静注,然后以5~10 IU/(kg?h)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需每4~6 h监测一次APTT,据此调整普通肝素用量,以保证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1~1.4倍。
局部抗凝方案:对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可采用局部抗凝;有人认为肝素局部抗凝可能有利于延长滤器寿命,但未被临床研究证实。在肝移植患者中肝素局部抗凝的管道寿命与肝素全身抗凝无差异,但也有研究认为肝素局部抗凝的滤器寿命较低分子量肝素短。肝素局部抗凝,一般以1000~1666IU/h滤器前持续输注,并在滤器后按1mg :100IU(鱼精蛋白:肝素)比例持续输注鱼精蛋白,使滤器前ACT>250s和患者外周血ACT<180s
㈡分子量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由普通肝素水解得到,分子量为2~9 kd,主要由肾脏代谢,静脉注射的半衰期3~4h,出血风险较低,常用于全身抗凝。与普通肝素抗凝效果相比,低分子量肝素的滤器寿命与安全性都没有显著差别,但费用较高。低分子量肝素全身抗凝的检测指标推荐应用抗Ⅹa活性,目标维持在0.25~0.35IU/mL。低分子量肝素也可诱发HIT,因此对普通肝素诱发的HIT患者,同样样不能应用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特点和监测方法以及疗效与普通肝素的无差异
㈢前列腺素
可用于抗凝的前列腺素主要有PGI2和PGE1,因其具有扩张血管而致低血压的作用,故一般不单独用于重症患者RRT的抗凝。其与肝素联合应用可延长滤器寿命和缓解血小板降低。为提高抗凝效果,可与肝素联合应用于高凝患者,但不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㈣枸橼酸
枸橼酸用于局部抗凝时,一般采用 4%枸橼酸溶液,将其输注入体外管路动脉端,在血液回流到体内前加入钙离子,为充分拮抗其抗凝活性,应使滤器后血液的离子钙浓度保持在0.25~0.4mmol/L。文献报道,枸橼酸局部抗凝可降低危及生命大出血的发生率。因此,有出血风险患者采用枸橼酸局部抗凝较为安全。
㈤其他抗凝剂
其他抗凝剂,如磺达肝素、达那肝素、水蛭素、阿加曲班和萘莫司他等,主要用于HIT患者的抗凝。
㈤抗凝剂的CRRT
高出血风险的患者进行无抗凝剂CRRT应注意肝素生理盐水预冲管路、置换液前稀释和高血流量(200~300mL/min),以减少凝血可能。采用无抗凝策略与低剂量肝素相比,既不影响管路寿命,又不增加出血风险。在APTT延长和(或)血小板缺乏的高危出血患者中,采用无抗凝策略可获得与LMWH、肝素和鱼精蛋白局部抗凝相同的管路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