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VH联合序贯HP治疗高脂血症型急性胰腺炎患者1例
发布时间:2017-01-02
中国人民解放军401医院 ICU
【摘要】
一17岁女性患者,诊断为“高脂血症型急性胰腺炎”(AHLP),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行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联合健帆HA330治疗,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由初始测不出降到接近正常范围。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1、临床资料
主诉:腹痛7小时,加重伴呕吐2小时。
现病史:患者女,17岁,于前日晚饮用凉水后感腹胀不适,于2015年11月3日5时许突发腹痛,呈刀割样剧痛,且渐进性加重,2小时前上述症状明显伴呕吐,遂送至中国人民解放军401医院急诊科,查其血脂异常增高致不能显示数值,急行上腹部CT检查,考虑其为急性胰腺炎(AP),结合患者多次AP病史,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为进一步治疗,收治入ICU。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状态差,痛苦面貌,未进饮食,睡眠差,未解大便,小便量正常。
既往史:“1型糖尿病”病史多年,持续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详。2010年以来曾3次因急性胰腺炎发作,入住ICU行CRRT治疗。否认其他慢性病病史及传染病病史。
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呼吸25次/分,脉搏110次/分,血压140/90mmHg,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脏未触及,左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肿物。腹部叩诊呈鼓音,肺肝界正常,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分,未闻及气过水声。
辅助检查:
全腹部CT示:急性胰腺炎
急诊生化:数值测不出
血常规:红细胞(RBC) 5.19×1012/L,血红蛋白(HGB)228.33g/L,白细胞(WBC) 23.97×109/L,中性粒细胞%(N%)83.6%,红细胞压积(HCT)46.3%,血小板(PLT)437×109/L。
诊断:1.急性胰腺炎
2.高脂血症
3.1型糖尿病
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予抑制胃酸和消化酶分泌治疗,并予禁食水、胃肠减压、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病情有加重趋势,抽血后呈现乳糜血,血脂测不出。经家属同意后,入院当天给予CVVH治疗,并联合HA330血液灌流2次(每天1次,每次2~2.5小时),吸附多余血脂。
治疗结果:
11月3日血液净化治疗后查甘油三酯(TG)14.37mmol/L,总胆固醇(TC)6.92mmol/L,11月4日第二次血液净化治疗后复查TG 6.33mmol/L,TC 5.2mmol/L。11月5日患者病情有所好转,自主呼吸平稳,血压下降,日间无发热,复查TG 5.1mmol/L,TC 5.57mmol/L,胰淀粉酶73U/L,脂肪酶84U/L,经过血脂吸附后,血脂较前明显好转,自述腹痛明显减轻。

2、讨论:
尽管AP病情的轻重与血脂高低有无相关性仍存在争议,但是一般认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会加重病情,且与AP 的预后有关。高脂血症与过度炎症反应、胰腺微循环障碍共同在AP 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高脂血症型胰腺炎(AHLP)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国内外研究认为在规范化治疗AP的基础上,AHLP治疗的关键是迅速降低血TG浓度。当血TG值降至5.65 mmol/L以下时,可阻止AHLP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1]。本例患者近五年内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且在患病初期血脂异常升高,血脂无法测出,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降低血脂,以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而常用降血脂药物虽可降低TG,但是作用缓慢,且AP患者不能进食。因此需要采用更为有效的降血脂方法,HA330型血液灌流器的吸附剂是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而成的中性大孔树脂,对细胞因子、内毒素、芳香族氨基酸、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有高效的吸附作用,降血脂效果明显。
本例患者采用CVVH联合HA330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在CVVH调节患者内环境的基础上,利用HA330迅速降低血脂和炎症介质,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为控制病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熊建琼, 张雷, 张永辉,等. 血液灌流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 31(19):1910-1911.
中国人民解放军401医院 ICU
【摘要】
一17岁女性患者,诊断为“高脂血症型急性胰腺炎”(AHLP),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行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联合健帆HA330治疗,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由初始测不出降到接近正常范围。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1、临床资料
主诉:腹痛7小时,加重伴呕吐2小时。
现病史:患者女,17岁,于前日晚饮用凉水后感腹胀不适,于2015年11月3日5时许突发腹痛,呈刀割样剧痛,且渐进性加重,2小时前上述症状明显伴呕吐,遂送至中国人民解放军401医院急诊科,查其血脂异常增高致不能显示数值,急行上腹部CT检查,考虑其为急性胰腺炎(AP),结合患者多次AP病史,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为进一步治疗,收治入ICU。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状态差,痛苦面貌,未进饮食,睡眠差,未解大便,小便量正常。
既往史:“1型糖尿病”病史多年,持续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详。2010年以来曾3次因急性胰腺炎发作,入住ICU行CRRT治疗。否认其他慢性病病史及传染病病史。
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呼吸25次/分,脉搏110次/分,血压140/90mmHg,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脏未触及,左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肿物。腹部叩诊呈鼓音,肺肝界正常,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分,未闻及气过水声。
辅助检查:
全腹部CT示:急性胰腺炎
急诊生化:数值测不出
血常规:红细胞(RBC) 5.19×1012/L,血红蛋白(HGB)228.33g/L,白细胞(WBC) 23.97×109/L,中性粒细胞%(N%)83.6%,红细胞压积(HCT)46.3%,血小板(PLT)437×109/L。
诊断:1.急性胰腺炎
2.高脂血症
3.1型糖尿病
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予抑制胃酸和消化酶分泌治疗,并予禁食水、胃肠减压、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病情有加重趋势,抽血后呈现乳糜血,血脂测不出。经家属同意后,入院当天给予CVVH治疗,并联合HA330血液灌流2次(每天1次,每次2~2.5小时),吸附多余血脂。
治疗结果:
11月3日血液净化治疗后查甘油三酯(TG)14.37mmol/L,总胆固醇(TC)6.92mmol/L,11月4日第二次血液净化治疗后复查TG 6.33mmol/L,TC 5.2mmol/L。11月5日患者病情有所好转,自主呼吸平稳,血压下降,日间无发热,复查TG 5.1mmol/L,TC 5.57mmol/L,胰淀粉酶73U/L,脂肪酶84U/L,经过血脂吸附后,血脂较前明显好转,自述腹痛明显减轻。
2、讨论:
尽管AP病情的轻重与血脂高低有无相关性仍存在争议,但是一般认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会加重病情,且与AP 的预后有关。高脂血症与过度炎症反应、胰腺微循环障碍共同在AP 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高脂血症型胰腺炎(AHLP)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国内外研究认为在规范化治疗AP的基础上,AHLP治疗的关键是迅速降低血TG浓度。当血TG值降至5.65 mmol/L以下时,可阻止AHLP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1]。本例患者近五年内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且在患病初期血脂异常升高,血脂无法测出,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降低血脂,以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而常用降血脂药物虽可降低TG,但是作用缓慢,且AP患者不能进食。因此需要采用更为有效的降血脂方法,HA330型血液灌流器的吸附剂是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而成的中性大孔树脂,对细胞因子、内毒素、芳香族氨基酸、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有高效的吸附作用,降血脂效果明显。
本例患者采用CVVH联合HA330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在CVVH调节患者内环境的基础上,利用HA330迅速降低血脂和炎症介质,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为控制病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熊建琼, 张雷, 张永辉,等. 血液灌流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 31(19):191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