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免疫吸附治疗SLE病例
发布时间:2016-09-29
发布时间:2014-02-26
【患者病情】
主诉:患者,朱某,女,19岁。身体多处显现红斑,关节痛。
复诊:2013年5月24日。
现病史:2010年7月,因暴露于日光后发热37~38℃,接着关节痛、耳轮、手指、足趾有青斑、溃疡,伴有疼痛。四肢近位肌肉有握痛,见有脱毛。
【检查情况】
查体: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2.3×109/L;红细胞(RBC)3.85×1012/L;血小板(Plt)128×109/L;血红蛋白(Hb)10.7 g/dl;血沉亢进、白细胞减少、抗核抗体(ANA)阳性、抗单链DNA(ss-DNA)抗体及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IgG增高、免疫复合物C1q阳性。抗心肌磷脂抗体等抗磷脂抗体阴性(表1)。
皮肤病理组织学检查:取左手外侧青斑活检,见有基底层液状变性,真皮血管周围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
表1 病人实验室检查结果
外周血液
WBC ×109/L
RBC ×1012/L
Hb g/dl
Plt ×109/L
出血时间
ESR 1h/2h
免疫学检查
ANA
抗ss-DNA抗体
抗ds-DNA抗体
IgG
IgA
IgM
C3
C4
CH50
PAIgG
免疫复合物C1q
LE细胞
LE试验
抗ENA抗体
SS-A
SS-B
蛋白尿
抗心肌磷脂IgG抗体
狼疮抗凝物
2.6
3.85
10.7
128
5min30s
62/102
1 280 sp
32.7
17.5
2 790
550
366
40
8
23.8
125.8
3.5
(-)
(―)
(+)
(+)
(-)
(―)
(―)
【诊断】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治疗过程】同年10月就近医院住院治疗,用泼尼松龙(PSL)、帕拉米松、甲氨蝶呤(MTX)等治疗。帕拉米松10 mg/d,MTX 7.5 mg/w,出院后渐减量;但从2012年11月起,下肢无力、发热、手指溃疡、股部肌痛,在本医院皮肤科受诊,并为治疗皮肤溃疡住院。此时正在帕拉米松7 mg/d、MTX 7.5mg/w的治疗中。
入院后将帕拉米松改为等效价的PSL,MTX原剂量不变;但仍有发热和持续WBC减少。将PSL增加到40 mg/d,免疫抑制剂开始使用环磷酰胺100 mg/d,WBC进一步减少。考虑以前曾经应用类固醇冲击疗法联合MTX无太大效果,抗ss-DNA抗体阴转,而抗ds-DNA抗体阳性,初诊时免疫复合物增高,于是决定实施DNA免疫吸附治疗3次,间隔1天1次治疗。DNA免疫吸附治疗后见有ANA阴性化、WBC增加、C3和CH50上升,拔去免疫吸附治疗用导管,热退,皮肤红斑有明显减轻。PSL减量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恶化。门诊随访。

【讨论】
DNA免疫吸附
疗法在SLE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临床上也不断证明其能有效减少引起SLE患者体内的致病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并且安全性较高。其主要是通过特异性吸附ANA、抗ds-DNA等抗体,达到有效减少致病物质和改善相关症状的目的。
【患者病情】
主诉:患者,朱某,女,19岁。身体多处显现红斑,关节痛。
复诊:2013年5月24日。
现病史:2010年7月,因暴露于日光后发热37~38℃,接着关节痛、耳轮、手指、足趾有青斑、溃疡,伴有疼痛。四肢近位肌肉有握痛,见有脱毛。
【检查情况】
查体: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2.3×109/L;红细胞(RBC)3.85×1012/L;血小板(Plt)128×109/L;血红蛋白(Hb)10.7 g/dl;血沉亢进、白细胞减少、抗核抗体(ANA)阳性、抗单链DNA(ss-DNA)抗体及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IgG增高、免疫复合物C1q阳性。抗心肌磷脂抗体等抗磷脂抗体阴性(表1)。
皮肤病理组织学检查:取左手外侧青斑活检,见有基底层液状变性,真皮血管周围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
表1 病人实验室检查结果
|
|
外周血液 WBC ×109/L RBC ×1012/L Hb g/dl Plt ×109/L 出血时间 ESR 1h/2h 免疫学检查 ANA 抗ss-DNA抗体 抗ds-DNA抗体 IgG IgA IgM C3 C4 CH50 PAIgG 免疫复合物C1q LE细胞 LE试验 抗ENA抗体 SS-A SS-B 蛋白尿 抗心肌磷脂IgG抗体 狼疮抗凝物 |
2.6 3.85 10.7 128 5min30s 62/102
1 280 sp 32.7 17.5 2 790 550 366 40 8 23.8 125.8 3.5 (-) (―) (+) (+) (-)
(―) (―) |
【治疗过程】同年10月就近医院住院治疗,用泼尼松龙(PSL)、帕拉米松、甲氨蝶呤(MTX)等治疗。帕拉米松10 mg/d,MTX 7.5 mg/w,出院后渐减量;但从2012年11月起,下肢无力、发热、手指溃疡、股部肌痛,在本医院皮肤科受诊,并为治疗皮肤溃疡住院。此时正在帕拉米松7 mg/d、MTX 7.5mg/w的治疗中。
入院后将帕拉米松改为等效价的PSL,MTX原剂量不变;但仍有发热和持续WBC减少。将PSL增加到40 mg/d,免疫抑制剂开始使用环磷酰胺100 mg/d,WBC进一步减少。考虑以前曾经应用类固醇冲击疗法联合MTX无太大效果,抗ss-DNA抗体阴转,而抗ds-DNA抗体阳性,初诊时免疫复合物增高,于是决定实施DNA免疫吸附治疗3次,间隔1天1次治疗。DNA免疫吸附治疗后见有ANA阴性化、WBC增加、C3和CH50上升,拔去免疫吸附治疗用导管,热退,皮肤红斑有明显减轻。PSL减量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恶化。门诊随访。

【讨论】
DNA免疫吸附 疗法在SLE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临床上也不断证明其能有效减少引起SLE患者体内的致病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并且安全性较高。其主要是通过特异性吸附ANA、抗ds-DNA等抗体,达到有效减少致病物质和改善相关症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