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130+HD)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1例

发布时间:2017-01-05

       【摘要】一53岁男性患者,诊断为“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在三联降压药基础上,行(HA130+HD)治疗3个月,患者血压从最高200/130mmHg降至140/85mmHg,后进行维持治疗方案至今。
       1、临床资料
       主诉:维持性血液透析3年,血压升高6个月。
       现病史:患者男性,53岁。3年前出现双下肢反复浮肿伴血压升高,检查发现大量蛋白尿,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明确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每2周5次。有间断服用氯沙坦、施慧达控制血压,血压波动于130-150/80-95 mmHg。近半年来血压升高明显,最高达200/130mmHg,家庭监测血压波动于150-200/100-130mmHg。口服氯沙坦(25mg,qd)+施慧达(2.5mg,qd),血压不能控制,并偶尔伴有头晕等症状。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6年2月15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就诊。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品过敏史。
       个人史: 生于湖南,久居本地,否认毒物接触。
       家族史:否认血液病、免疫缺陷疾病和精神病。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77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86/109mmHg 干体重:59kg
       发育正常,营养一般,慢性病容,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问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心界无扩大,心率116次/分,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稍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及腹肌紧张,未触及腹部包块。双下肢轻微浮肿,双下肢皮肤色素沉着。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膝反射存在,巴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9g/l,血小板115*10^9/l。生化:血磷3.35mmol/L,PTH 1450pg/ml,尿素氮24.37mmol/l,肌酐844μmol/L,肝功能无异常。
        入院诊断:
      1、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2、难治性高血压
         治疗过程:
         采用膜面积1.6的高通量透析器,超滤率大于40ml/(h·mmHg),每2周透析5次,每次4h。药物治疗方面:氯沙坦(50mg,qd)+施慧达(2.5mg,qd)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10mg,qd),血压波动于150-170/85-110mmHg,于2016年4月开始每周增加1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HA130+HD),血液流速220ml/min。5月份治疗方案改为每月2次(HA130+HD)治疗,6月份治疗方案改为每月1次(HA130+HD)治疗。3个月后,患者自述头晕等症状有一定改善,血压波动在135-150/85-100mmHg之间。

1.JPG

       2、讨论:
       高血压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均会产生不良作用。多数血液透析患者引发高血压的因素和钠水潴留有密切关系,然而即使经过充分透析达到干体重,同时多种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仍然持续升高。
       尿毒症高血压发病机制包括容量负荷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以及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等。HA130血液灌流器通过中性大孔吸附树脂,可将血液中的中大分子毒素及代谢产物有效清除,将血液透析不能清除的高血压致病因子血浓度降低,有效控制患者血压,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昌艳,刘娟等,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23-124.

TOP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